读懂患者“心”:关注肿瘤患者心理干预

发布时间:2018-07-11 10:21:36
编辑:
来源:新华网
字体:

肿瘤患者往往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却苦于难以开启肿瘤患者的内心之门。7月6日—7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共同举办了第五届天坛肿瘤心理干预培训班。培训班发起者之一、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表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体现了人文关怀,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手段,但目前很多医护人员还缺少必要的心理关怀专业知识,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干预患者心理的能力。

“催眠疗法与其在肿瘤心理康复中的实践”课程现场

全程心理干预模型保护患者情绪

据王丕琳介绍,乳腺癌患者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乳房缺失、脱发等外表改变,很多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国际研究数据表明,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两年后,有55%的患者有焦虑情绪,45%有抑郁情绪。王丕琳统计了天坛医院300多例乳腺癌患者的调查情况,结果大致与国际研究结果相同。

“不仅是乳腺癌患者,肿瘤患者听到确诊消息后大部分都会有否认、痛苦、压抑、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王丕琳表示,长期以来,肿瘤治疗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手术、放化疗,容易忽视对患者情绪的关注,也缺乏更好的办法。很多研究和临床实际表明,患者精神、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生存期。

在接受采访前一周,王丕琳接诊了一位需要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当得知自己不能保留乳房时,患者当即对治疗方案表示理解,情绪表现也很平静。但在手术前,却因为非常小的误会而情绪崩溃大哭不止。王丕琳发现了患者情绪变化的蹊跷,在与患者沟通后,发现这名患者虽然在理性上接受了乳房全切,但内心深处仍无法接受。王丕琳耐心跟她讲解了病情和手术方案,如果不做乳房全切手术会有哪些重大风险,并且告诉她未来可以做乳房再造,患者情绪慢慢稳定,最终顺利接受了治疗。

“患者的心理问题往往是隐性的,有时深藏在潜意识中,甚至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内心真正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医生仔细观察、耐心沟通,用科学知识去澄清患者的疑惑和恐惧,干预患者情绪。”王丕琳表示,临床大夫参与到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中,会起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早在2003年前后,王丕琳就开始接触肿瘤心理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天坛医院乳腺科建立起了全程心理干预模型,从患者入院开始,到诊断、治疗、康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心理干预和保护措施。王丕琳介绍,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是分层次、分阶段的,例如,如何告知患者和家属“坏消息”,可采用“心理脱敏”的方式,将患癌症的坏消息点滴、逐步地透露给患者,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缓冲期,慢慢接受事实,平复情绪,避免造成“晴天霹雳”之感。

王丕琳认为,心理学是医生更深入、全面了解患者的有效途径。掌握了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临床肿瘤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更能挖掘患者的真实情绪和诉求,能更好地帮助患者,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多维度解读肿瘤患者心理问题

在培训班上,我国著名医学人文专家、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教授王一方表示,临床医学必须转型,向叙事求教,疾苦的承担者也要成为讲述者,疾病的诊疗者、干预者也要成为倾听者、共情者、分担者,不仅关注疾病的生物学指标、疗效的获得,还要关注身心,关注患者的心路历程。

据悉,本次培训班是为了将天坛乳腺癌全程心理干预经验分享出去,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对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的识别及应对能力,掌握常用的肿瘤心理干预技术,了解国内外肿瘤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的最新研究动态。培训班是以肿瘤医师主导、多学科专家指导的心理干预技术培训平台,已完成了四期培训班的授课,广受学员好评。

本次的培训班招生学员突破了200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专业医护工作者、心理专业从业者、身心医学专业人士、安宁疗养机构工作人员等多方人士参与,在同一平台上多维度共同解读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交流和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和技术。(王坤朔)

   原标题:读懂患者“心”:关注肿瘤患者心理干预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