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4日电 题:内蒙古军区边防连长杜宏:用生命诠释北疆卫士的赤诚
作者 陶社兰 王忠辉 王浩博
2015年12月30日下午,内蒙古军区“伊木河模范边防连”连长杜宏在前往哨所突击检查途中,因天气严寒,雪大路滑,山路陡峭,从陡坡上滑落摔伤,经抢救无效牺牲,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
从军13载,戍边11年,杜宏将青春与汗水,鲜血与生命都献给了这个号称“雪域孤岛”的偏远连队,以生命诠释了北疆卫士的赤诚。

三次选择伊木河
边防一连驻地伊木河地处大兴安岭深处,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南岸。这里冷,极寒达到零下57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仅80天;这里苦,每年大雪封山4个月;这里荒,方圆百公里无人烟;这里险,时刻面对复杂的边情,就连不起眼的“草耙子”也能致命。
人生关键处的选择就那么几步,而杜宏却三次选择了伊木河。
2002年冬天,18岁的杜宏参军入伍,从家乡内蒙古鄂尔多斯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北疆边防。新兵下连时,表现突出的杜宏被各个连队抢着要,他却主动申请去了最远、最苦的伊木河边防一连。他在日记里写道:“越是苦地方越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吃得苦越多收获就更大。伊木河最苦,我就最该到那里去。”
就这样,杜宏在伊木河一干就是5年。因工作成绩突出,2007年被保送到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连队。熟悉的营房、熟悉的战友、熟悉的边境线、熟悉的孤独寂寞冷……当杜宏再次回到连队见到战友们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终于回家了!”
2010年,边防一连被原北京军区授予“伊木河模范边防连荣誉称号”,第二年,团党委在为连队选配新任连长时首先征求了杜宏的意见。同学、朋友们纷纷献计献策,杜宏心里也七上八下:他知道远离父母,没法照顾的辛酸;他知道远离爱人、让她一人操持家务的艰难;他更清楚自己年龄大、学历低、发展进步空间受限的实际。但杜宏的心里还是那个坚定的信念:“我是伊木河的兵,不把这个连队带好,我就是千古罪人。”就这样,他第三次选择了伊木河。

矢志打赢创一流
伊木河边防连管段一百多公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情况复杂,执勤控边任务十分繁重。从普通一兵到一连之长,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信念早已融入杜宏的血脉。他带领连队官兵苦练军事技能、提高实战本领,在边关哨卡锤炼雪域精兵的血性担当。
杜宏深知,要想捍卫祖国领土的尊严,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刚入伍的时候,他的身体条件并不突出,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他给自己开起了“小灶”。每次跑步都要系上沙绑腿、穿上沙背心;做俯卧撑,他在背上绑了两块砖头;练单双杠,别人做8个,他坚持做10个,实在做不动了就在杠上撑一会儿;手榴弹投掷,每天至少甩上七八十枚教练弹……经过一番苦练,新训结业考核时,杜宏获得了3项第一、1项第二。打那时起,他逐渐成了团里的训练尖子,成了各级比武场上的一员猛将。
2011年全团建制连军事技能比武,授称不久的一连第一次与其他连队正面交锋,杜宏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带着战友们连续一个多月摸爬滚打,泡在训练场。比武期间,杜宏一个人参加了全部20项比武中的13项,最终勇夺7项第一,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旗子扛回了连队。
四年后的2015年9月,30岁的杜宏已经是全团年龄最大的连长。又是在比武场上,杜宏的表现再一次让全团官兵深受震撼。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训练,杜宏的左臂有习惯性脱臼的毛病,在进行400米障碍比武时,旧伤复发,攀爬云梯到一半时重重地摔下了障碍。连队官兵劝他说:“连长你别上了,我们照样能拿第一!”在现场的团长孙建国也看着心疼:“就冲杜宏的这种精神,他完不成我也要给60分。”杜宏却说:“我是伊木河的兵,是一连之长,这时候不上啥时候上?”他耷拉着左臂硬是重新站上跑道,几次从云梯掉下来,又在战友的帮助下重新爬上去,咬着牙坚持跑完了全程。
见过杜宏抓训练的人都说他太“狠”,像个“疯子”。一连的官兵都知道:“杜连长是一个定了训练计划就不会更改的人”。2015年的一天下午,突然下起大雨,班长张利建议将计划在室外进行的战术训练改为室内学习,他找到杜宏,才说到一半就被杜宏一句话憋了回去:“难道下雨天就不打仗了吗?”随后,全连照常集合,向训练场进发。路上有一处水洼,官兵们都绕了过去继续前进。杜宏见状,二话没说,自己先从水洼处低姿匍匐过去,带着满身泥水站了起来。连长的意思大家立刻就明白了:战争不会选择天气!随后,从干部到战士,大家一个个从水洼处匍匐通过。
为了把每名战士都练成精兵强将,杜宏经常带着官兵“折腾自己”,野战生存一走就是两三天,“假想敌”袭击一整就是后半夜。他带着大家改建特种射击靶场,把三种枪械完全分解,让官兵结合后再比射击。牺牲前几天,他还计划着利用元旦假期开展适应性训练,在林海雪原组织一场“猎人比武”。在杜宏的带领下,一连严训苦练远近闻名。就是前来检查的上级领导都不禁感叹:与其他连队相比,一连的枪磨损得最多,雨衣穿得最旧,很多战士的作战靴也都穿得发白,一看就是练得多练得实。
牢筑屏障卫家国
边境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这句口号写在连队的墙上,更刻在杜宏和连队的每一名战士心中。在伊木河戍边11年,杜宏把边防执勤当作看家本领,视为立身之本,每次外出巡逻都要结合地形地貌、敌社边情,预想几种情况,设置几个险局,让官兵临机处置,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大家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置边境情况的能力。
2015年10月的一天,杜宏带队到128界标附近巡逻。走着走着,大家发现界河边遗落了一些食物、衣物,留下了不少脚印。杜宏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判断出此地段可能有非法作业人员活动。他带执勤组潜伏一天,成功将2名非法捕鱼人员抓获,随后驾驶冲锋舟前出20多公里捣毁了非法作业点,没收了发电机、渔船等非法作业工具20余件。按照规定,连队将不法分子送至公安部门处理。
任连长近5年,杜宏积累了丰富的执勤经验。他能够通过烟头、脚印判断出人员过往时间,能够在茫茫森林里辨识方位不迷向,对管段内的地形地物、航标界标、浅滩岛屿等如数家珍。多年在边防一线执勤巡逻,他还和官兵一起摸索出定点观察与巡逻潜伏相结合、交叉巡逻与相向巡逻相辅助、道路设卡与封锁河道相补充等执勤方法,是名副其实的“边防通”“活地图”。在他的带领下,连队先后堵截临界人员80多人次,协助武警、公安、林业等单位查缴盗猎野生保护动物300多只,实现了管段连续多年零越界。
指导员李东风与杜宏在一个屋住了两年,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也是生活中的好兄弟。他说:“这些日子,我一有空就会到他牺牲的那片断崖下。我一直在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内心一定是坦然的,一定没有什么遗憾,因为他终于把他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泼洒在了祖国北疆这条神圣的边防线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