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强 刘琴文
7月1日,在河南南阳召开的湍河渡槽设计单元工程档案专项验收会上,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设管中心、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南水北调办派员,与特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经综合评议,认为湍河渡槽设计单元工程档案总体符合《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作为中线河南省境内首个通过档案专项验收的设计单元工程,验收组对湍河渡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表明了渠首分局对档案专项验收工作的重视和努力,这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对其他设计单元工程档案的专项验收,也具有借鉴意义。
健全制度 形成网络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真实记录,是稽查、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维护、改造、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及今后的运行管理。
“从2008年至今,我们已经完成67个档案专项验收的设计单元,涉及案卷7万多卷,投资约350亿元。2016年计划完成22个设计单元工程档案专项验收,截至目前,只完成了5个设计单元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和9个设计单元的工程档案检查评定工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设管中心综合处处长王宁新说,“档案专项验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列入2016年督办工作之一。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档案专项验收是关键,也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核心所在。”
规范化管理是开展档案专项验收的有效支撑,项目法人是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中线建管局的部署下,渠首分局提前谋化,厘清思路,严格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档案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责任落实等四个方面入手,坚持“四到位”,狠抓档案形成的源头控制,全面加强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编工作,为档案整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较好的条件,保障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程建设之初,渠首分局就把档案工作摆在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位置,统一纳入现场参建单位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中,与工程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渠首分局通过贯彻《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档案管理规定》和《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档案分类编号及保管期限对照表》以及国家相关规范,完善工程档案验收的步骤与程序,建立了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了档案编制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使各有关单位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方面有据可依,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便捷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
同时,渠首分局与参建单位建立档案管理组织网络,要求各单位明确档案管理负责人,实现建管单位对档案的统一管理,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同时,渠首分局和各参建单位对档案工作软硬件给予充分保障,购置了办公设备,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
强化管理 控制过程
如何既做到系统常态化,又能够使流程标准化,从而达到专业信息数据化,体现事前及事中的效率和事后的综合效益,渠首分局强化档案管理,严格控制过程,建立了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层次分明、运转高效的档案管理机构。
工程档案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成立了工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主抓档案管理工作,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根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渠首分局将档案管理工作职能由综合处调整到工程管理处,负责组织指导各参建单位的档案整理,并对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检查考核。
根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渠首分局配备了4名懂工程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各职能处配备一名兼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针对现场工程建设进入尾声人员变化较大的情况,要求各参建单位配备2至3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档案资料整编工作,确保档案验收按期完成。
为了提高档案整编质量,渠首分局一方面组织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中线建管局组织的业务宣贯培训,另一方面,主动邀请专家现场检查指导,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渠首分局明确要求在通过档案专项验收前,档案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不得调离现场。档案管理工作由各参建单位一把手负责,实行主管领导、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三级连带责任制,明确分工,细化任务,每周考核。
档案工作人人有责。在合同项目完成验收前,渠首分局坚持开展对验收设计单元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检查,要求各单位按有关规定对工程档案资料整编情况进行自检,监理单位复查,通过分析、比较,提炼有效元素,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合格后报建管单位进行档案预验收。
“除质量保证金外,我们从各施工单位合同价款中暂扣200万元作为档案工作考核费用,按计划完成工程档案整理、归档和移交任务后予以支付,这个措施有效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建设进度。”渠首分局局长蔡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