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网-贴近生活,服务百姓,项城市地方信息综合门户网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赵文龙:眼下最要紧的是传播木作文化 正文

赵文龙:眼下最要紧的是传播木作文化

【项城网核心提示】最新更新时间:2016-08-05 08:29:59,原标题:赵文龙:眼下最要紧的是传播木作文化,  在松江九亭一条僻静的巷子,一个飞檐斗拱的门楼上挂着荟珍屋三个大字牌匾。这处藏在深闺的园子似乎并不惹眼,然一见则让人惊艳不已。木 ....

【标题】赵文龙:眼下最要紧的是传播木作文化

 
  在松江九亭一条僻静的巷子,一个飞檐斗拱的门楼上挂着“荟珍屋”三个大字牌匾。这处藏在深闺的园子似乎并不惹眼,然一见则让人惊艳不已。木制的大门开启,古朴的石板路、错落的亭台楼阁……叫人感叹这块寻常的地段竟然有一处如此丰富、令人流连忘返的园子。这座占地十六亩、打造得古色古香的园子是松江区收藏协会会长赵文龙倾力建造的。明清时代苏作家具藏品,十几栋修旧如旧的古老建筑,赵文龙从1999年至今,花了将近17年时间打磨出一个极富古韵的文化园林。

  文/记者 顾向民 摄/记者 杨清悦

  文化是有底蕴的,沉淀在看不见的地方

  对赵文龙来说,荟珍屋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收藏老家具、老房子的地方,而是一个精神栖息地,一座精神家园。十几年来,他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这座园子里。

  “这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活在当下,总要有点追求,衣食住行的需求满足以后,人就会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很多人整天拿着五六个名牌包包炫耀自己的身价,精神领域却一片空白,那是非常累的。”面对记者的来访,未及寒暄,赵文龙一下就切入很深的话题。说起自己的园林情结,赵文龙很直截了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是有缘。”赵文龙有着园林世家的情结,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桂林公园工作了一辈子,他的弟弟至今还在桂林公园工作。“家庭环境培育了我对园林的情怀,所以我把园子造成现在这个模样,这是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

  赵文龙很强调眼光,他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底蕴,“文化是有底蕴的,沉淀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有没有眼光欣赏一件好东西,赵文龙一边说一边随手指着桌上一只不起眼的藤篓,“这貌似寻常之物其实是很不寻常的东西,乾隆年间的宝贝,距今大约三百年,手工编织的,你看这一个个结,这种工艺十分细巧,现代人连裹个粽子都裹不出来,根本打不出这种工艺结。”

  在荟珍屋的园子里,处处可见赵文龙的眼光和匠心,“徽派的传统风格是四角,赵老师设计了一个八角的天井,通过每个角的细节讲述八仙过海的故事。”在逛园子的时候,赵文龙的助理小钱细数着园子设计的精妙之处,记者一路穿过古老的亭台楼阁、奇石异树,不时掠过工艺精妙的榫卯结构、令人称奇的雕梁画栋,仿佛在穿越时光隧道,可以“望”见古人在这古朴幽雅的环境里喝茶、听泉、嬉戏、生活的场景。穿过荣毅仁的办公室、黄炎培的书屋等一栋栋原拆原建迁移过来的老房子,更似乎让人感到历史没有翻篇,还能清晰地“看见”。大到房屋,小到家具,“荟珍屋”里藏着不少“苏作韵味”。而这些重现的历史遗迹,很多都是赵文龙“抢救”下来的。赵文龙拥有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眼光使许多家具、老建筑构架横梁的“命运”从柴爿变成了历史文物。而赵文龙觉得自己想法很简单,“因为一旦失去了文物,连带当时的历史就一起湮没于尘埃中了。多抢救一件文物,就能对历史多一份见证。”因而赵文龙对每件文物都呵护备至。

  自觉地传播木作文化

  记者第二次拜访赵文龙,他正在忙着拍摄收藏的白木家具,从早上八点多一直进行到晚上,赵文龙在现场俨然是一个严格的指挥,对每一组家具都贴了标签,严格按照顺序拍摄,那副认真严谨的劲头让周遭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懈怠。赵文龙介绍说这是要为一本书作一个系统的白木家具介绍,是严肃的学术性的书籍。“现在拍摄的这件是柏木家具,柏木虽是地方本土的材料,但因为一棵柏树很难成料,制作家具难度很高,所以存世的东西很珍贵。”拍摄的空档,赵文龙还很热情地为记者介绍,“这张案几叫霸王枨,四根木料像霸王举鼎。木建筑就像是一件放大的家具,而家具则是一个小巧的木建筑,彼此讲述着力与美,人工与自然的平衡。因此,这里的一物一件都有各自的生命。”赵文龙对拍摄的投入,正是他热心传播木作文化的极好写照。

  从单纯的收藏到明清木作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赵文龙坦言是在几次游历欧洲博物馆的过程中“觉悟”的,他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古典家具在欧洲收藏界的地位。让他颇为着急的是:相较于国人的不以为然,西方人似乎更在意老房子、老家具的文化价值。2014年,爱马仕旗舰店落户上海之际,身为世界顶级的奢侈品牌、对艺术有着极挑剔的品味的爱马仕家族派专员2年里先后4次来到荟珍屋考察,最后从上海若干个文化景点中,选择了荟珍屋作为中西文化的对接和传播。西方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可,使赵文龙益发认识到传播古老木作文化的紧迫感。赵文龙说:“古董家具是历史的沉淀,如果我们今天不好好珍惜和保护它们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去国外的博物馆才能看到老祖宗使用的家具了。”

  一直以来,赵文龙把传播木作文化当做自己的使命,更自觉地分享自己“肚子里的文化存货”。2014年,赵文龙受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艺术人文研训中心邀请给一帮学员讲述明清家具的鉴赏要点,毫不吝啬地分享如何准确掌握家具木料的类别、鉴定等知识。

  2015年,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出现了第二座“荟珍屋”,古色古香的大宅子,明清苏作家具,四壁雅致的瓷板画……赵文龙说,在自贸区艺术空间搭建这个展厅,是政府对自己的认可和极大的支持,所以要把木作文化的传播做得更好。不仅自己,他还逼着自己的女儿和他一起走上这条路。对于荟珍屋的未来,赵文龙希望与一些学术机构合作,将荟珍屋变成一个传承文化的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独乐乐如何走向众乐乐

  赵文龙靠自己的力量十几年磨一“园”,匠心可嘉。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荟珍屋能不能从个人收藏变成大众博物馆呢?赵文龙表示自己对这个问题早已经有过思考:“几年前就曾有人劝我从独乐乐走到众乐乐,比如马未都就是很好的先例。但是马未都有一支很好的团队,我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团队。”不管是资金还是项目,赵文龙一直是孤军奋战,身后没有一支得力的团队。尽管荟珍屋被一致认定是松江的骄傲,是九亭的骄傲,在当地和业内有很好的知名度,但还是缺乏资金投入。“所以我戒烟戒酒,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对于如何走向众乐乐,赵文龙显然还没有很好的法子,“我这门暂时没法打开。开门迎客,若免费,安保、保洁、维护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若收费,大家就有话语权,就会有人指指点点。被不明就里的人随意评判我心里会不舒服。我是有点固执的,现阶段还是想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慢慢弄。”

  在这个众筹等商业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时代,耳顺之年的赵文龙可能固执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他那份匠人般的坚持一定会把荟珍屋越磨越精致,也一定会在某个合适的时机让荟珍屋大放异彩,让更多的人见识它的非凡和魅力。


【项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原创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项城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经项城网授权,请注明来源:""项城网"
②凡是本网注明来自:***(非项城网)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网络,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无商业目的.敬请谅解.
③转载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侵犯您的作品或权益请先联系本网admin@xcctv.cn给与处理,否概不负责。

标签:要紧 文化 赵文龙 【Www.Xcctv.Cn 项城网】

关注我们

项城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项城网官方微信

项城网官方微博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项城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