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参赛,孩子作文竟然得了大奖,太奇怪了!”连日来,大河报记者接到多名在本报刊登过作文的学生家长投诉,称孩子未投稿就收到“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发来的获奖通知,称只要订书10册以上,就能收到收录其作品的优秀作品选和证书、奖状。而大河报又从未向外界推荐过学生作文参加任何形式的比赛,这背后有何猫腻?
投诉
天上掉“大奖”先订书再发奖
“我家孩子在学校收到一封获奖通知,说他的作文得了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的银奖。”郑州家长张女士来电称,孩子并未参加这个比赛,而获奖作品是近期刊登在大河报上的一篇作文,有人根据报纸上随作文刊出的孩子学校、班级、姓名寄来了获奖通知。
张女士说,她拨打获奖通知里留下的电话进行咨询,对方称是读者或者报社推荐参赛,并且订书10册以上才给邮寄奖状、证书和作品集。“这是不是真的?”
被这个“大奖”砸中的,并非只有张女士的孩子。连日来,多名曾在本报刊登过作文的学生家长投诉,称他们都收到了“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寄来的获奖通知。
调查
“国家大奖”背后有何猫腻?
本报刊登学生作文的版面一直是公益版面,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向外界推荐过学生作文参加任何形式的比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家长提供的“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发来的获奖通知上,大河报记者见到,上面写着孩子的获奖作品将被编入《中国青少年优秀作品选》,并盖了4个主办方的大红印章,分别是“北京千千结文化中心”、“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国新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
获奖通知里声称,免交参赛费、评审费,但要求作者订书至少10册以上,平装本每册39.8元;硬精装每册60.8元,订单、订费要在收信后15日内寄来。
要求作者订这么多册作品选,作者怎么使用?组委会也帮忙找到了“出路”:赠送将报考的重点学校、图书馆、领导、亲友、自留等。
起底
瞄上公开发表的学生作文漫天寄获奖通知
大河报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拨打获奖通知上的咨询电话,询问“为何孩子作文没参赛会获奖”?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回复称,他们的稿件来源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自己投稿、老师和学校推荐、读者推荐,其中读者推荐以公开发表的作文居多。
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作品选6月初出版,作者确实要订书,“10册起订”。他还称,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先支付20元的快递费,组委会将证书、奖状以及往年的作品集邮寄给家长,而且快递费可在随后家长的订书费中扣除。
大河报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关于“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的揭批报道至少从2009年起就被多地媒体刊发过,称其名为评奖实则敛财。更有网友发帖称,“他们给全国各个媒体上发表作文的孩子寄去这样的信件”。
出版行业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发“获奖通知”的公司平时专门关注全国各地的一些报纸、杂志,收集资料,一旦发现“目标”,就会根据作品后面附的作者资料,发来获奖通知或者入选通知。接下来有两种可能:一是收到一定数量的汇款后,这类公司有可能真的将这些“获奖作品”结集成册寄给作者,不过其是否有刊号,是否具备出书的资格就未可知了;二是收了钱也不印书。
提醒
大河报从未推荐学生作文参加此类比赛
在我国,成立协会等民间组织须到民政部门备案审批,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为非法民间组织。昨天,大河报记者登录民政部官网查询,并无“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的相关备案登记信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的要求,大河报报纸上每篇作文后面都会注明作者所在学校的班级和姓名。
大河报提醒家长和学生,“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和大河报没有任何关系,大河报也没有向外界推荐过任何学生作文。
大河报每期进行的作文评选只通过大河报和“大河报少年”(微信号:dhbxiaojizhe)对外发布。家长和学生可扫描右方二维码进行查询。
【项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原创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项城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经项城网授权,请注明来源:""项城网" ②凡是本网注明来自:***(非项城网)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网络,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无商业目的.敬请谅解. ③转载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侵犯您的作品或权益请先联系本网admin@xcctv.cn给与处理,否概不负责。
热度排行
关注我们
项城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项城网官方微信
项城网官方微博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项城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