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游龙”体现“上海制造”品质 能承受400余次冻融循环

发布时间:2022-02-09 10:14:53
编辑:
来源:文汇报
字体: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直播画面中,风驰电掣的雪车和雪橇尤为“抢镜”。晶莹的冰雪赛道掀起“雪上F1”的速度与激情。从空中俯瞰,一条“巨龙”盘踞在小海坨山脊之上,这就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也被大家亲切唤作“雪游龙”。冬奥会项目“速度之王”雪车雪橇比赛在此举行,运动员比赛时最高时速可达134.4公里。

1017米高海拔、360度回旋弯、121米垂直落差,“雪游龙”所在地形条件尤为复杂,且是全球唯一一个建在阳坡的雪车雪橇场馆。它的建设、运营等环节由中国中冶旗下上海宝冶公司全程参与。耗时三年建成的“雪游龙”已申请专利131件(含发明专利57件),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体现了“上海制造”的品质。

运维

凌晨四点半开始巡查赛道

这两天,钢架雪车、雪橇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赛道运维师傅们一刻都没闲着。

凌晨四点半,屋外漆黑一片,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运维保障团队副经理李宇就开始了赛前检查。寒风簌簌,吹在脸上犹如刀割。虽然里外裹得严严实实,他脚下却不含糊,利索地沿着赛道仔细检查。一圈检查下来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他口罩里全是水汽,眉毛上则结上了洁白的冰霜。“主要检查制冷阀组的严密性,再看冰面颜色、温度”,李宇说,赛道上内嵌温度传感器会实时上传数据,但还是需现场再次确认。

李宇介绍说,之所以要一大早检查,就是为了提前发现问题,并预留好处理时间,让运动员们安心完赛。

特别要实时监控“雪游龙”的心脏——氨制冷系统。李宇介绍说,1975米的赛道由54个包含独立制冷单元的赛道段组成,其内部管道犹如人体血管般错综复杂。为确保赛道制冷温度均匀,各赛段选配的阀门大小、调试时阀门开度大小各不相同。经历了上百次反复调试后,系统才能调至最佳状态。

制冰

54个独立制冷段温差控制在1℃度以内

赛道冰雪能否“浑然天成”,也考验着运维保障团队和制冰团队的通力配合。

水管、喷头、冰刀……这些是制冰师们的家当。他们要一层层均匀将纯净水水雾喷洒在低温混凝土表面,让水雾凝固成冰。从力度控制到角度把握,非常有讲究。遇上高墙弯段,还要沿高墙自上喷洒,才能使流水自然成冰。

“雪游龙”一旦启动制冰,就需数十名国内制冰师连续7天24小时不间断配合作业。冰面完成后,工作仍未结束。每次滑行过后,冰面难免受损,制冰师们就要补冰、修冰。这时,冰面温度尤为关键。一旦温度过高,就容易起霜,冰霜会捕捉气泡,当这些气泡向外移动便会造成小凹痕,影响运动员滑行轨迹甚至安全。此时,运维团队就要配合着一起调整完善冰面温度。

成千上百次的磨合历练,默契渐成。如今,54个独立制冷段的温差能成功控制在1℃以内。

研发

自研新材料,能承受400余次冻融循环

自4年前进场施工以来,上海宝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姚远见证着项目团队一步步攻克“技术极限”。16个弯道倾斜角度各异,如何确保相同密实度、成型精度?赛道每个曲面、每处细节,都决定着比赛成绩,也助力运动员发挥最好水平。

最初,项目团队尝试过以传统混凝土材料为基底,但由于凝结时间短,来不及修复冰面。即便用上了速凝剂,效果依然不佳。试验多次后,项目团队详细比较全球各大场馆的材料特性、优劣。最终,在历经了300余次配合比调整、600余次喷射试验、上千次测量及检测、近两千方喷射实验后,配比难题得以攻克。

自研专用混凝土喷射料后,还需专业喷射手配合。“雪游龙”直面挑战,历经一年专业训练,项目团队自主培养了国内首支混凝土喷射手团队,最终,赛道成功以毫米级高精度实现一次浇筑成功,能承受400余次冻融循环。

标签: 雪游龙 上海制造 品质 冻融

   原标题:“雪游龙”体现“上海制造”品质 能承受400余次冻融循环

>更多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