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博物馆陈列文物昨起撤下归库 文物“搬家”步步精心

发布时间:2017-08-15 09:10:45
编辑:
来源:大河报
字体:

多数文物9年来首次“动身”

处于闭馆状态的郑州博物馆,暂停各项参观服务,但安保比往日更为严格,每个进出通道口都有安保人员把守。从昨天起,陈列在各展厅的1000余件文物将陆续被撤下,按照文物搬运的严格要求,逐一运送到库房里。

整个搬运过程“井然有序”。上午10点,在一楼“山河颂——文明沃土”展厅,一位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打开文物展柜侧门进入“玻璃房”,小心翼翼托起仰韶文化时期的白衣彩陶钵,轻轻地移交给展柜外的同事,展品对应的标签卡也被揭下放在一起。小件文物被轻放进铺垫着报纸和气泡膜的塑料筐中,大件文物则轻放在地上,摆放顺序与在展柜陈列时保持一致。

展厅里,搬运文物的人员正列队等候,待一个展柜文物全部取出后,依次双手轻托起文物,缓步走出展厅。从展厅到库房约200米,大家全程没有交谈,专注于脚下的路况和手上的文物。在电梯、台阶处,还有人员守候以备不时之需。当搬运青铜方鼎等大型文物时,要动用小推车走无障碍通道运送。

“一切都以安全为第一准则。”该馆陈列部主任汤威说。为让文物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状态,文物的陈列环境都尽量少去改变。郑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2008年设计改造后成形的,除了少量文物有借出外展外,大部分文物9年没有“动身”,所以这次搬运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谨慎慢行。此次参与文物搬运工作的近20人主要是来自保管部、陈列部、研究部的业务人员,他们熟悉文物并清楚搬运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件也不能少,一件也不能损坏

现在的基本陈列以“古都郑州”为主题,选取郑州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夏、商、周三代文明为主线,着重表现郑州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国家诞生和早期都城的发展、演变等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同样,搬运顺序也选择按照观展顺序进行。当天上午撤下的文物从旧石器时代在荥阳织机洞遗址出土的刮削器、砍砸器,到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石磨棒,再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及龙山文化时期的灰陶。文物年代跨越至少数千年,搬运文物的工作人员形成的长龙,仿佛是一条流动的历史长河。

“数量、安全必须双保证,一件也不能少,一件也不能损坏。”全程监督搬运过程的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齐迎萍说,一些文物历经数千年,很多还进行了现代修复,比较脆弱,所以文物搬运要讲究技巧,哪怕一件小陶器也要用手托着底部轻拿轻放,做到万无一失。在搬运过程中,她不时提醒大家“不着急,慢慢来”。

每一件文物都弥足珍贵,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都值得精心呵护。人们的举手投足在这里都变成了慢动作,很容易让人想起动画电影里的树懒,每个动作都比常人慢上好几个节拍。为保证文物搬运稳妥有序,郑州博物馆为陈列文物撤下归库留足了三天时间。

此外,一些温度湿度控制仪器、安防仪器等也被拆下存放起来,这些以后将被再次利用。

将对归库文物补充完善信息

当文物被搬运进库房后,每个展柜的文物依然被摆放在同一区域。保管部和陈列部各有一位工作人员等候在这里,进行文物清点和移交工作。

由于每个展柜的陈列品名称和数量都有备案,陈列部职员赵兰在一一核对后,将每个文物的展柜号码记录在一张清单上,放在对应的文物处。据介绍,全部约6万件馆藏文物均在保管部有记录,即使是此次从展厅撤下的文物,最初也是从库房里取出的。这次重新归库,保管部将再次核对文物数量和完整度,确认无误后签字交接。

保管部副主任陈巍表示,交接的库房是临时库房,文物运到这里只是归库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对文物进行细分,按照陶器、玉器、石刻等分门别类存放进不同库房,每个库房都有专门的保管员,防潮防虫等技术条件及监控一应俱全。那里是博物馆的“重地”,未经许可外人禁止入内。

齐迎萍透露说,归库工作完成后,将趁此次撤展机会,对陈列文物进行信息的补充完善。过去一些文物的重量、尺寸信息相对比较简单,随着近些年对文物的新要求,将从更多维度完善文物信息。

1000余件陈列展品将暂时在库房里“休息”,等待2019年下半年新馆建成后“重见天日”。齐迎萍说,由于现有展厅面积有限,只是“古都郑州”的主题展,所以展品多是早期文物,后期的精美瓷器等文物没能与观众见面。新馆将弥补这些不足,陈列文物分类将更为细化,专题性更强,尽可能立体丰富地展现郑州的文明发展成就,库房里更多文物将有机会与大众见面。

相关链接

新馆2019年建成投用

郑州博物馆新馆位于郑州常西湖新区西四环东侧、中原路与陇海高架之间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四个中心”新建区域内,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河南博物院的大小,将是河南最大的博物馆。此外,建筑总高67.8米,相当于23层住宅楼的高度。郑州博物馆新馆具体由公众区域、业务区域和行政区域三大功能区组成。占地总面积7.3万平方米,含地方戏曲馆30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功能区3000平方米。新馆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动工,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用。

镇馆之宝——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郑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尊“饕餮乳钉纹铜方鼎”,商代,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方鼎铸造精湛,纹饰严谨,形制雄浑大气,古朴凝重。

(记者 张丛博 实习生 甘珊珊 文 记者 许俊文 摄影)

   原标题:郑州博物馆陈列文物昨起撤下归库 文物“搬家”步步精心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