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验”联动“进博效应” 在大系统中溢出

发布时间:2021-11-11 10:19:07
编辑:
来源:文汇报
字体:

2021年是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元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中一个典型场景。各种数字化应用入驻本届进博会,为组织和保障工作打造好用、高效的“工具包”,不仅为“越办越好”增添了实打实的支撑,并且其本身也成为今年进博会的一道特殊风景线。而随着第四届进博会圆满闭幕,“四叶草”展馆内外的数字化技术和理念还有望继续向外溢出,进一步丰富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内涵。

数字篱笆确保防控“零事故”

展览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展商亮相本届进博会企业展,搭建展台超过1000个,国别和企业数均超上届。最终,今年进博会成功实现疫情防控“零感染、零发生、零事故”。可以说,这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既是上海城市吸引力提升的标志,也体现了精准防控的能力,数字化治理手段功不可没。

本届进博会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充分、标准严格、要求细致,但是,这是对组织方而言的,反过来对参展商、采购商来说,却没有增添什么不便。哪怕在客流高峰,国家会展中心各个入口都做到持证人员“秒过”,核查信息“无感”,可以说,进博会又一次为大型会展的防控树立了标杆。

“无感”和“秒过”的体验,基础就是进博会以数据驱动防控的思路。依托上海领先的城市级数据治理能力,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跨域合作机制,持证者无须手动上报,系统就能自动归集、比对参会人员的健康码、核酸报告、疫苗接种等关键信息,生成可激活证件的“数字钥匙”。公安部门凭这串“钥匙”,可及时判断证件是否有效,并联动各出入口响应。这既确保了信息的准确安全,也提高了核查效率,同时免去了参会人员填写资料的麻烦。

入场环节只是进博会数字防疫的一个侧面。为办好进博会,上海构筑了“国境、城市、区域、展区”四道防线,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员疫苗接种、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措施,每道防线都有数字化手段嵌入。比如为保障冷链安全,进博会提出了消毒深入“最小包装”的要求,升级冷链品监控平台,还面向一线推动统一指挥、便捷精准的移动监管。每个冷链展品都拥有“数字身份证”,为后续监管和溯源创造了条件。

在更考验全方位监管能力的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强化重大活动保障平台功能,可以根据规则自动排查风险点,为异常行为自动部署任务,初步实现了对“点、线、面”公共卫生态势的掌控,确保智能发现、快速响应。

“云保障”让服务更温馨

精准防控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筑牢了底线,而要全面践行“越办越好”的承诺,还需要拿出更多更温馨的服务手段,数字化同样在其中大显身手。

在参展商、采购商看来,本届进博会“食、住、行”各项服务保障都有进一步升级。比如,展馆内进一步丰富了清真、素食、小吃、西餐等餐饮种类,满足参会者多元化需求;出行方面,道路管控范围进一步缩小,更方便参会者通过公交和社会化方式直抵会场。

便利化服务的背面其实是智能化管理。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商务部门优化了餐饮供应的“云仓”平台,协同公安、市场监管等,对餐饮食品开展全流程、可视化、可预警管理。出行方面,智慧管控平台由于具备在第一时间研判区域交通运行状况的能力,可以通过动态调节管控强度,更充分地释放路网通行潜力。此外,作为上海今年重点打造的数字生活标杆应用场景,“数字酒店智管家”也在进博会期间发挥作用,全市约600家“数字酒店”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围绕“在线预订、自助选房、快捷入住、智能客控、快速离店”等环节,提升用户满意度。

今年进博会还运用新手段,拓宽观展参会的“云渠道”。特别是为减少疫情影响,主办方全力策划落地了“线上进博”,借助三维建模、虚拟引擎等技术,在互联网上为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搭建起虚拟展厅,打破时空限制,把各国的动人风情、展品和文化送到亿万人眼前。同时,依托“随申办”平台,上海构建了“进博随申”服务专栏,提供新闻、观展、交通、停车等十大功能,相当于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度身定制了一位“掌上数字秘书”。

此外,进一步提高参展保障的弹性与韧性,国家会展中心内部和周边,还引入了不少数字化“新武器”:电信运营商在优化扩容5G网络的同时,首次启动无人机通信系统,保障通信质量畅通稳定。医疗急救系统派出5G救护车驻扎现场,可以实现“上车即入院”“行驶中会诊”,提升危急重症的现场处置能力。另外,在会场外“蹲点”的还有一辆“智慧气象保障车”,能实时采集周边气象数据,在一线构筑突发天气情况的应对处置点。

“进博效应”在大系统中溢出

每一届进博会的会期不过6天。在闭会期间,让“进博效应”更好地向外溢出,使进博会与城市发展更紧密地联动衔接,这也是上海不断追求的目标。有了数字化的助力,“进博经验”得以更好地被固化,成为一种制度性创新,并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本届进博会在筹备阶段,就已充分运用上海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底座和“两张网”平台,更深入地探索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并在进博会上“交卷”。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之前已接入50个部门、近200个系统、1000余个应用、超过1700万终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城市大脑”,完善处置规则,形成秒级响应的管理模式,并从安全、舒适、设施、交通、韧性、活力6个维度出发,优化城市运行指标,建设“城市生命体征”的监管分析系统。

事实上,本届进博会重点区域的“一网统管”和“进博体征”系统,就是上海城市级超大系统的一个应用场景和子集,进博会的“过人智慧”,来自上海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丰富实践,进博会的“聪明大脑”,连接着全市分布于千千万万个路灯、井盖等的神经末梢。

不仅如此,上海近年来持续优化完善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也通过数字化手段与平台,在进博会期间为上海“吸粉”,在展后促使越来越多的“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比如,受益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今年进博会的展品通关,已经从之前的“无纸化”升级为“秒放行”。去年进博会期间发布的“一网通办”国际版和“涉外服务专窗”,今年的服务范围从25个部门的150多个事项,增加到30个部门的217个事项,基本实现了相关服务的“一网打尽”。

“通过上海的‘企业开办一件事’和‘一窗通’,我在线上填报相关信息后,一个多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速度实在惊人,这为我们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绿色通道。”本届进博会期间,一位来自德国的参展商在沪注册企业,在完成向投资商的“变身”后,对“上海速度”赞不绝口。他的这份体验,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而这应该就是“开放的春风”吹开的又一朵小花。

   原标题:“上海经验”联动“进博效应” 在大系统中溢出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