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开学了
相信许多家长会问:厦门呢?
小编也听说了,每学期开学前,厦门市技术监督局都对供货薄籍进行检测,同时还会开展不定期的抽测。
对于这事,厦门的小伙伴就放100个心吧
什么是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FWA)是一种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万至十万分之一量级即可对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质(如纺织品、纸张、塑料、涂料)有效地增白。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合成洗涤剂以及塑料、涂料等行业。
质疑一:荧光增白剂有致癌作用?
著名环境化学专家表示,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达到增白效果。
一旦进入人体,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使细胞发生癌变。它与伤口接触会与蛋白质结合,阻碍伤口愈合。荧光增白剂摄入过多会对孩子视力、皮肤等产生危害,尤其是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那些在灯下发出炫目光的本子,‘看上去很美’,其实很不安全。
质疑二:荧光增白剂有毒?
纸张中添加荧光剂并非个例。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作业本、笔记本所用的纸张中,非原浆纸用量越来越大,不少纸张多次回收利用。为了看起来更漂亮,添加荧光剂就成了一道必需工序。此外,添加荧光剂之后,可以省去原本的增白工序,间接降低了成本。
在作业本中检测出的荧光剂为二苯乙烯类。二苯结构存在毒性风险,虽然尚无明确的致毒量验证,但应尽量避免接触。
质疑三:发达国家早已淘汰荧光增白剂?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荧光增白剂,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禁止在洗涤剂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可以说在国内外,在洗衣液、洗衣粉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已经是行业的普遍做法。荧光增白剂作为一个洗涤剂用原料,也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日本、欧盟、美国、韩国等均允许在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衣物洗涤剂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我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衣物洗涤剂中也同样允许使用荧光增白剂。
质疑四:中小学生作业本有无荧光剂标准?
纸巾纸国家标准GB/T 20808—2011中可移动性荧光剂要求检出是“无”(纸巾纸包括纸餐巾);《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21027-2007)中对于学生用的本册中荧光剂的含量并没有明确规定。纸巾纸国家标准GB/T 20808—2011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测量要求:将要检测的试样置于紫外灯下,在波长254nm和365nm的紫外光下检测是否有荧光现象,若试样在紫外灯光下无荧光现象,则判断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若试样有荧光现象,则按照相关检测标准定量检测。
质疑五:荧光增白剂可以被现有技术取代吗?
目前来说,能够替代荧光增白剂的物质还没有出现,有人提到用光漂白剂可以达到替代的效果,这是一种对概念的混淆。光漂白发生最适合温度摄氏25-35度。比如印度、南美、非洲这些地方有使用,但是在亚洲地区用起来比较麻烦,因为有些地方阳光不充足,气温不适宜,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即便在非洲或者在南美阳光带国家,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织物用的光漂白剂有很多局限性。目前要取代荧光增白剂,还没有一种非常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