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冲刺IPO的郎酒:曾解聘数百名校招生、陷国资流失疑云
国资流失疑云
郎酒股份的招股书显示,作为备受关注的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股份连续三年增长良好,2019年完成收入83.48亿元和24.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2%和237%。
应该说,在郎酒品牌的发展壮大中,实际控制人汪俊林功不可没。郎酒在他的带领下,从2001年的亏损2个亿,到现在年赚20多亿利润,汪俊林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业内人士评价称,郎酒的高速发展、阶段性胜利和登顶百亿,都有着汪俊林明显的个人轨迹。
由汪俊林一手操刀的“事业部+办事处”营销模式,让郎酒的“群狼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郎酒的版图由此得以在全国不断扩张。
但伴随着郎酒的做大做强,“国资流失”的质疑始终存在。
资料显示,始于1903年的郎酒,因为陷入巨额亏损,于2001年被泸州市政府改制,交由汪俊林经营。
泸州市政府对郎酒进行改制时,并未将商标一并给予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也就是郎酒集团与郎酒的商标并未有机统一。
据报道,目前郎牌商标仍由泸州市古蔺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但在2010年,汪俊林控股了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郎”“红花郎”等商标转让给古蔺县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时采用的是直接划转的方式,古蔺县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的价款为零。
在媒体报道中,“百亿郎酒商标由公转私”的质疑由此而生:第一,在汪俊林入主郎酒集团的近10年时间里,有没有向古蔺县国有资产经营部门支付商标使用权费。如果没有支付,是否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在2010年汪俊林控股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并将郎酒商标“自然”转到自己名下,是否符合国有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有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更多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酷图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