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下凡” 自掏腰包向基金公司看齐

发布时间:2022-04-01 11:39:23
编辑:
来源:每日商报
字体:

“嫌波动大没人买了,自己上还不行么?”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下凡”,自掏腰包向基金公司看齐,大买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引得市场一片惊叹。

一出手就动辄好几个亿,理财子公司能这么“壕”,背后的底气与亮眼的业绩离不开。多家理财子公司近日披露了2021年成绩单,谁最赚钱呢?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回购自家产品

“这是在比赛,谁出手更‘壕’么?” 近日,银行理财子公司效仿基金公司,迎来一轮自购潮,且自购规模节节走高。

本报记者看到,近日,据“中邮理财”微信号消息,中邮理财发布公告称,已将自有资金约6.5亿元申购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旗下管理的混合类(财富鑫鑫向荣、鸿元系列)及“固收+”(鸿锦系列)理财产品。

中邮理财并不是第一家自掏腰包买自家理财产品的理财子公司。早在3月23日,光大理财就打响了理财子公司自购“第一枪”。光大理财公众号发布“关于运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本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的公告”,表示将自购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不超过2亿元。从光大银行此次自购标的来看,主要针对的是该机构旗下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而就在光大理财发布消息的第二日,南银理财则宣布已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公司旗下理财产品。仅中邮理财、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三家理财子公司自购规模就超过了13亿元。

理财子公司回购潮之前,理财产品纷纷破净的情形在市场上正在被热议。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理财子公司所发产品“破净”数量达1734款,在已披露净值数据的11548款产品中占比为15%。

理财子公司集体出手回购,难道是因为破净潮么?市场上有声音认为,这是因为银行理财此前“赔本”了、没人买了,理财公司这才开始自购产品。很多投资者有此疑问,这是否是理财子公司为提振市场投资信心之举。不过,需要厘清的是,该观点属于误读。回顾股票市场,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并非新鲜事。与此类似,理财公司自购理财产品也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多家理财公司负责人表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对经济长期向好有信心,二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有信心,三是对自己的投资研究能力有信心。

银行理财子公司2021年成绩单公布

理财子公司到底有多赚钱?从自购出手规模就可见一斑。近日,随着银行披露年报,理财子公司的2021年业绩数据也浮出水面,尽管很多理财子公司开业时间短,但2021年仍然成绩斐然,

工行在3月30日晚间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0,218.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517.31亿元,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工银理财2021年实现净利润8.92亿元;总资产为187.91亿元,净资产为177亿元。

工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同业率先突破 2 万亿元。工行表示,非现金管理类、开放净值型产品占比显著提高,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

截至目前,披露2021年成绩单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达9家,加上工银理财,还有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平安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等。其中,有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

最赚钱的是哪家呢?招行旗下招银理财盈利能力最强,净利润达32.03亿元;中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位列第二和第三,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6.09亿元和20.62亿元。(记者 王静)

标签: 银行理财 自掏腰包 基金公司 自己上还不行么

   原标题: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下凡” 自掏腰包向基金公司看齐

>更多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