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发力“二次开发”“二次创业” 提升“枢纽”能级

发布时间:2021-09-24 10:32:00
编辑:
来源:文汇报
字体:

再过不久,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如期而至。这一开放盛会的魅力、影响力正与其所处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同频共振”——截至目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吸引7万多家核心企业和机构入驻,形成了41个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楼宇,有以壳牌、罗氏诊断、泰森为代表的世界500强等外资企业,也有红星美凯龙、安踏、雅戈尔等总部类机构,初步形成“总部经济集聚,高端商务、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齐头并进,外资、国资、民企特别是长三角企业扎堆落户、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商务、强会展、强交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发力打造形成“动力核”“极中极”,充分构建起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清晰擘画出发展的全新坐标系。“这倒逼着大虹桥从更宏阔的视角产生新思考、谋划新举措”,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

结合16项政策的先行先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放大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二次开发”“二次创业”,在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上构筑起独特竞争优势——通过产业发展之“核”、国际贸易之“核”、要素配置之“核”、高端商务之“核”、人才荟萃之“核”吸引内外资总部企业集聚,持续提升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让更多企业近悦远来,真正成长为企业总部首选地。由此,助推“大虹桥”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紧抓进博会溢出效应,要素资源融通交汇

“三个一批”,这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的关键词,包括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和一批高能级重大项目。

这“三个一批”背后,体现的恰是一种要素资源融通交汇、配置产出的能力。不仅要在物理空间集成发力,更要疏通看得见、看不见的环节,让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人才彼此更为紧密,形成交互链接,让一切触手可及。越来越多企业,通过虹桥这个开放大门户、大平台、大通道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连续三届参加进博会,拥有60多年全球领先物流专业技术的德国永恒力,将地区总部“搬”来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来自进博会的订单,令其业务发展飞速,甚至从“参展商”变为“投资商”,在广阔中国市场中寻觅更多机遇。

绿化覆盖率高,楼宇高度保持在50米以下,街道路网以适宜的尺度来设计考量……这样一种人本化的空间整体规划,产生的协同效应,不仅缩短了上下游企业间你来我往的距离,更促进了单位土地的便捷与高效。

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不少总部企业间的直线距离仅数百米,“商务距离”步行可达,节省下的成本,转化成了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纷至沓来的企业,不断补足产业链,也使得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生态更为活跃、更趋完善。

打造功能性平台,提升“枢纽”能级

枢纽一词,自带空间秩序美感。而要提升、放大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枢纽”能级,这需要一系列刀刃向内的革故鼎新——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构建起高效率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通道;同时,以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深化改革为重要抓手,为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供保障。

对于当下的虹桥来说,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商务区核心区规划和开发建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品质,把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功能进一步做强做优。

目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已建成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面积40万平方米,开设七个主题展馆,引进近90个国家(地区)2万多款进口商品入驻、销售,其中进博会相关品牌占比70%,保税物流中心(B型)截至今年6月,累计完成进出口货值约12.7亿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已吸引瑞士中心、新加坡企业中心、西班牙商会、中欧国际合作促进会等已开放运营的16家组织、机构,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

制度保障同步跟进。以法律服务为例,虹桥中央法务区正加速打造。上海仲裁委员会长三角服务中心、长三角律师联盟虹桥联络处等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这里将向着“世界级法律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为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的延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标受理窗口目前已面向长三角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变更等全链条商标申请业务。同时,目前正试点开展商标注册与商事登记“一窗受理”。

今年7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专项政策出台,在准入门槛、操作流程等方面,这里成为除自贸试验区外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最为便利的区域。未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进一步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同时,将集聚国际高端人才,建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形成特色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提升科技创新浓度;持续深化改革,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探索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试点。

辐射长三角,宜业宜居近悦远来

吸引企业近悦远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进一步做强辐射功能和效应——明确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综合交通新门户,高水平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高水平居住生活服务体系,打造引领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化新城区。

这里有一些现实的发力点。譬如,营商环境再优化,构筑城区宜居宜业面貌,社区探索智慧治理等等。特别是要坚持产城融合的思路和理念,更好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域内交通要提高通达性,职住功能要提高平衡性,公共服务要凸显高品质。

宏观层面,“虹桥标准”正在实践中转化为“虹桥服务”。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积极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围绕各类企业种种需求,梳理形成专项政策,涉及总部企业人才落户、科技、金融、文创、人才公寓等,走访服务机制也遍布每一栋楼宇。这样的服务网络还在不断集成完善。

八年前,中骏集团总部移师安札上海。如今,中骏所在商务楼已是亿元楼。见证着“大虹桥发展速度”的同时,中骏也体会到一种蒸蒸日上的质感生活。如今,在中骏广场,几乎每栋写字楼底层都有一家咖啡店。馥郁的咖啡香,透出创新创业的满满活力,也成为人们钟爱的文化空间。

南虹桥片区的最新数据显示:区域已先后吸引7000多家民营企业落地扎根,其中不少为来自长三角的总部企业、头部企业,在总部经济、国际贸易、生命健康、文创电竞等领域形成了集聚优势。

   原标题:大虹桥:发力“二次开发”“二次创业” 提升“枢纽”能级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