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盈利向头部集中 投资聚焦差异化和国际化

发布时间:2021-11-22 15:37:42
编辑: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字体:

新冠疫苗酝酿新机遇

传统疫苗接种已处拐点期

近日,康希诺生物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亮相,再次引发资本市场对疫苗的关注热度。而自2月中旬以来,疫苗板块指数下跌18%,估值则由80倍降至37倍,缩水53%。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头部疫苗公司录得不俗业绩。Wind数据显示,申万17只疫苗概念股前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智飞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84.04亿元,同比增长239.05%,康希诺、万泰生物、康泰生物等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且同比增幅均超过100%(见表3)。

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家公司对新冠疫苗的布局仍在不断推进中。如智飞生物,已取得重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关键性数据;沃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加强针已获批IIIb期临床。“从这轮疫情来看,疫苗作为抵抗疫情的工具已经上升为一个战略性的行业。现在国内的新冠疫苗已经陆续上市,因为全球的疫情目前并没有完全结束,对于新冠疫苗本身来讲,很可能会在目前的产品基础上,出现进一步迭代,所以我们认为新冠疫苗领域未来还会存在一些新的机会。”贺菊颖向记者表示。

相较于新冠疫苗,林存更加关注传统疫苗。林存向记者表示,“疫情的反复与新冠疫苗的接种压制了其疫他苗的需求,因此除新冠疫苗以外的多数疫苗企业近两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而随疫情边际缓解与诊疗逐步进入常态化,我们认为传统疫苗的接种已处于拐点期,头部公司业绩将逐步好转,而股价也有望表现。在适应症上,适合中国疾病谱的品种如肺结核疫苗及契合老龄化进程的品种如带状疱疹疫苗等领域将有望迎来新的布局机会。”

集采“常态”加速医疗器械业绩分化

创新、平台型公司更具“含金量”

除了药品,医保局强力推动一些价格虚高的高值耗材的集采。而逻辑依然是挤水分、提效率。在青桥阳光基金林伟看来,拥有明确临床优势的创新器械,仍然会得到医保局的鼓励扶持,比如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将腹腔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纳入医保范围。

医疗器械集采主要集中在高耗值领域,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两轮集采,一次是心脏支架,一次是人工关节。贺菊颖向记者指出,“接下来,一些占用医保资金较多、标准化以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品种有可能会陆续纳入集采。事实上,目前,各个地方已经陆续推出了多个集采品种,比如人工晶体等等。”这意味着,医疗器械的集采会进入常态化。

医疗器械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达567亿元,占整个医药板块利润比例最高达31%。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业绩也在加速分化。结合个股来看,10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超过三成公司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该比例远高于未开展医疗器械集采的此前年份。

林存更看好创新领域的医疗器械股,创新器械,如tavi,微创手术器械、主动脉支架、机器人等,因为这些领域渗透率低、市占率低、国产化率低的产品,集采并非利空。贺菊颖认为,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比如可降解的心脏支架等)、综合性的平台型公司也同样具有关注价值。(见表4)

   原标题:创新药盈利向头部集中 投资聚焦差异化和国际化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