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有哪些措施?个税改革有哪些计划?
随着整个社会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的期待日益强烈,以致于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那么,此次的个税改革有哪些增收措施?项城网小编为你介绍详情。
10月21日,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这七大群体分类施策,实行增收激励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表示:
传统收入分配政策一个经验教训是,按照初次分配、再分配两个层面设计政策框架和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政策原则性强,难以操作。激励计划确定以群体为对象、分群体施策,目的是提高政策针对性,让政策能真正落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表示,这些群体在各行各业城乡居民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的是代表了新时期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有的是城乡居民增收的短板。对这些群体的有效激励,就是牵住了“牛鼻子”,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有力支点。
“这七大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例如,科研人员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缩影,技能人才是大量企业职工的典型,基层干部队伍可以辐射到各级干部与公共管理从业者。因此,政策选择的目标群体具有明显的带动引领能力,对全体城乡居民增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合理性。
就业促进、职业技能提升、托底保障、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收入监测能力提升等六大支撑行动。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了不少的增收实招、硬招。
如,针对技能人才,《意见》明确,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针对科研人员,《意见》提出,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全面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下放科研项目部分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
针对基层干部队伍,《意见》明确,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将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纳入地区附加津贴,实现同城同待遇。推进公务员工资调整制度化。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意见》提出,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
真金白银啥时候能落到口袋里?
蒲宇飞:激励计划不是吊胃口,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让每个群体都能通过辛勤劳动增收致富,提升获得感。
为此将实施六大支撑行动,以各级政府为主体,面向七大群体和全体城乡居民,解决政策、制度、技术支撑问题。
一是基础支撑。促进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之源。
二是能力支撑。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
三是托底支撑。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四是渠道支撑。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
五是环境支撑。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六是技术支撑。完善收入统计监测系统,为收入分配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网站微信号:综投财经。关注更多精彩咨询。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