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海底捞的服务有多好? 网友调侃:就差扶你上厕所了
问海底捞的服务有多好? 网友调侃:就差扶你上厕所了
大家都去吃过海底捞吧,小编最近才去吃的,难怪都说海底捞的服务好,果然不错,几乎真的是网上说的就差扶你上厕所了,在现在服务行业竞争的这么激烈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这这么好的服务,确实不错,可能这也是他一直独占火锅鳌头的原因吧。
老实说,海底捞贵不贵?
人均一百动辄两百,基本上现代城市人咬咬牙也都掏的出,就是乐不乐意的问题。
海底捞就能让人乐意。
主要是因为海底捞除了不便宜,就基本没其他缺点了,今天海底捞能火成这样,估计张勇在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幸而海底捞活在这个人民物质生活极大富足,企业追求消费升级的时代。人民日子好过,兜里钱多,手里缝宽,也乐意花点钱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然海底捞可能还只是哪里的火锅高级会所,根本不可能在全球开出上百家直营连锁店铺。
海底捞为啥这样贵还能这样红火。
众所周知,海底捞卖的不是火锅,而是服务。
为啥这个服务能搞起来?
一般而言,人均100或以上的餐厅,大概就可以说它一声贵,海底捞刚好就在这条线上,很贵不至于,可是那价格也是真不便宜。
其实吧,现在人去吃个百来块的饭也不是啥大事,但是海底捞算个特例。
什么饭店能卖个人均100或以上?
总结了一下,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店老,有底子在,有当家大师傅,也有当家菜。这种店招待的人不多,很多都是一家人就经营这一个店。能卖那么贵,全凭菜色好,店有底气服务就一般般,客人爱来不来。
第二种,地段好,小蛮腰顶层那个餐厅,一坨面粉蒸熟改个名叫仰望星空丸卖上100那也有人买,图个风景好,难得。
第三种就是两样都占,市中心的那些高级餐厅,大家敞开门做富贵人生意,厨师都是请的米其林大厨,吃起饭来全场都是摇晃的红酒杯鲜亮的高跟鞋,女人优雅男人得体,吃一顿兜里没个千八百的都不好意思进门。
以上说的三种,那都是没点底蕴势力根本搞不起来的,注定开不了连锁店的,了不起多做两家都要念一声阿弥托福还要被熟客念叨这家店不行不如原来那家好。
海底捞呢?从94年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22年,在动辄上百年的餐饮界,还就是一个小青年,怎么就成为民众心理的火锅NO.1了呢?
先说说海底捞的载体,火锅,这种食物的烹饪手法决定了基本上只要材料好就好吃,对大部分的厨房工作人员的要求基本只有:麻利,干净,整齐这三个而已。对厨房的要求不高是海底捞能在这几年爆发式增长口碑还能维持的关键原因,先不说它多好吃吧,至少它肯定是不难吃的。
这是极大的优势,要知道真正做餐饮这行,手头能有一位真正能称为大师傅的厨师都已经很了不得了,更不要说上百个。要培养一个大师傅出来,光切菜都不知道要磨一个学徒多少年,做废的菜也不知道要有多少道才能真正练出一个招牌菜,一般店里也没那个时间精力去培养真正的大师傅,有底蕴的店呢,能有两三个就够偷笑了。
所以这些店,人家的菜卖得贵,那是有道理的。
那海底捞呢?
海底捞卖得贵,也有道理,就凭那中了邪一样的服务态度你也得多给人家点钱。
基本上,你去吃一顿海底捞,就能体验一把当大爷的感受,这让人有点吃不消的热情是海底捞的起家之本。先不管你受不受得了吧,反正这是独一份,别人还学不会。这就是领导人的厉害了了,不是你让服务员对客户那么热情的服务员就能做到的,帮你打个工而已,何必这么费心费力扯着张脸,多赚钱又不归我。正常来说你不能要求每个一线工人都有这种眼力劲儿。老板在就多表现点,老板不在就懈怠点,简直不能更正常了。
看看人麦当劳肯德基是怎么做的,一切按流程走,定点定餐,把服务这一要素压到最低,就是一卖吃的店,这就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客户预期。
但海底捞不是,海底捞的门店开得再多,你在海底捞,从进门,到点菜,到上厕所,每个环节都有员工微笑相对,积极应答。他怎么就能让这么多员工都一直保持这个样子呢?
你说尊重,可创始人再厉害,也很难面面俱到,再尊重,那也是请员工来干活的,更何况,海底捞的活可一点不轻松。
你说工资很高,作为中低端服务业,工资高也有限,比起高工资,优良的住宿环境可能还更有竞争力。
你说有前途,可是海底捞作为餐饮业,职位基本固定,员工一万个,真正能做到店长的有几个?
想来想去,我觉得海底捞成功,一是创始人始终很靠谱,二得归功于现在的舆论环境。
创始人张勇首先打了个好底子,他本身从底层干起,了解底下的员工们都在想些什么,始终注意新员工的培训,从不放松,也不只是喊喊口号。自己先带好头,把能干的手下一手练出来,然后再一代代往下教,员工劲头不够足,那就给他们塞一个精神领袖。只要领导是有激情的,那么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头走。
其他餐饮业员工也有竞争,但一般就争一下翻台率。
海底捞的竞争内容就很神奇,他们竞争真诚度,你看多有趣。
张勇想的很清楚,大师傅不好请,好地段抢不到,东西我是没本事做出花来了,我就卖服务。争翻台率难免还是会让客户有点不舒服,这个不成,我们要的,就是让我们的客户最舒服。多少人来你们不用管,工资我这边一定管够,你们就负责给我笑。
员工一想,好嘛,对你咧嘴一笑:大兄弟,你看我热情嘛!
这就是海底捞的高明之处,创始人带头,笑得客户心里发麻,手抖抖就多点它两个菜。
另外,就是舆论大助攻,这服务一出来,大家好奇吃惊之余难免有点小荣幸,自发就在网上用各种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出来内心的小激动,一传十十传百,首先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其次所有的员工也都知道了。
表现不够的员工心里不由得破口大骂:靠,这都做得出来。下一次看到同样的情况,难免会多留个心眼。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大家都是没有最热情只有更热情,客户从进门开始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预期,于是从领导到员工到舆论再到客户,一个节点连着下一个节点,就成就了那些有点丧心病狂的服务态度。
所以说,能用不多的工资成就这样的服务态度,海底捞先是赶上了消费升级,再是赶上了微信这样强有力的传播工具,最后来一波新媒体刷眼球。一气呵成三连击,难怪海底捞成为餐饮界的网红君。
好的说完了,本质是我是觉得海底捞大有可为的,但是现在的海底捞还是有点致命的隐患,这我也得掰扯掰扯。
现在这个大众点评遍地飞,美团百度插一腿的全民评分时代,能活过来的公司那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海底捞不是第一个打服务牌的,只强在创始人张勇利用自身魅力和信息技术把服务牌打出了一个最高性价比,等人们对海底捞的服务不再新奇,或是服务人员的薪资也越来越高之后,餐饮界是不是又会出来一个新网红?
毕竟海底捞是有隐患的,而且这个隐患还很致命,前面说了海底捞的员工,主要拼的是什么?
真诚度。
这是海底捞的起家之本,也是最大的问题,现代社会,我们都讲究啥,法治社会。而真诚呢?考验真诚那就是考验人治,从古到今的王朝覆灭告诉我们,人治就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天天笑脸相迎,那也是会累的。
更严重的是,扩张太快的海底捞很难吸引住高质量的人才。大学生和海底捞原有的预备役服务员那是互相看不上的群体,大家都没有经验光杆上阵,一边觉得另一边吃不了苦,一边又觉得另一边太过粗鲁。海底捞最开始作为一个企业,江湖义气作为一种虚弱的连接体让大家绑在一起往前冲,要是真开了特例让人从管理层干起,前辈不舒服,心散了也是大麻烦,根本动摇了就很难再续前缘。
最后一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好的服务,也不一定敌得过真正东西好吃,海底捞的火锅在真正的老饕那里顶多说上一句不错,甚至可能还不如四川随便的一家火锅店。
只但愿这网红能活得久一点,毕竟就算现在它不便宜,我也还是想要呼朋带友,去享受一下海底捞这冲出全宇宙的服务。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