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观察:打破“信息茧房” 压实媒体担当

发布时间:2017-01-26 09:58:17
作者:李浩然 编辑:网络
来源:齐鲁晚报
字体:

不是令受众“作茧自缚”,而是在博杂的信息丛林中抽丝剥茧、去芜存菁,这始终是媒体不可或缺的义务,理应成为媒体坚守信念、勇敢担当的积极作为

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了,可能是个大新闻,也可能只是一场公司年会,这是“圈子”营造的氛围。浏览新闻时,偶尔点开一则内容,不知不觉就开始被源源不断地推送,这是“算法”构造的导向。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对于接收的个体来说,也可能是被雷同的信息反复轰炸;身处获取资讯空前迅捷的社会环境,视野和心态一定能随之开阔吗?不可一概而论。

浅阅读、碎片化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状态。用“生活状态”来形容,是因为移动和社交这两个关键词已经成为比比皆是的“场景”,对人们日常行为乃至意识的影响和塑造,犹如水流渗入土壤,改变既无处不在,又润物无声;又好像春蚕作茧,日积月累中,自我形成了一种信息场域。

“信息茧房”的概念即由此而来。由技术驱动的巨量信息使人如同置身海洋,由此造成的选择困难,令受众更容易从自身兴趣出发去取舍,机器算法则强化了这种令受众心理上“更舒服”的选择路径。同时,当大量信息由“圈子”交流,无形中造成的一种趋同性群体压力,也会带来心理上的“沉默螺旋”效应——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很多人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虽然这一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但在互联网成为主流传播介质的时代,却更有现实意义。

当个体获取信息、交流观点更多从圈子出发,由算法推送,久而久之,就好像将自己包拢在一个个“信息茧房”之中,逐渐窄化且内向,最终的结果也许和技术进步的初衷大相径庭——与信息匮乏时代相比,我们获取信息的范围大幅延展,手段不断丰富,但人们彼此之间、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未见得更为顺畅和有效。由此产生的悖论,也许正体现了技术是把“双刃剑”的特质。

基于开放、共享、包容、创新等理念而被定义的互联网精神,如果孕育了“信息茧房”这样的传播现象,就不能不思考技术与人性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否一定自然达成。如果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传递“定制化”,“个人日报”的模式日渐盛行,个体心态和状态却与大众、社会之间呈现分离且彼此孤立的态势,就不能不思考传播平台与媒介责任的关系。个人对信息的认知和判断,应当建构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之上,并能积极融合互动,技术为社会进步、大众生活带来的红利,才能充分展现正能量的一面。

从这个角度看媒体融合的趋势与模式,不难发现,传统媒体的核心价值实际从未被真正消解。在更深层面上,“传统媒体”不仅代表一种媒体形态,更意味着一种媒体精神、价值取向。

媒体作为时代瞭望者、社会守望者的职责和角色,在当下尤需强化。公众的媒体素养直接关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这不是凭空而来,更不会随着算法盛行而自然提升。不是令受众“作茧自缚”,而是在博杂的信息丛林中抽丝剥茧、去芜存菁,这始终是媒体不可或缺的义务,理应成为媒体坚守信念、勇敢担当的积极作为。

 

【关注微信公众号:石化宝(bweipan)手机也能炒白银原油,仅需8元即可参与,快来试试吧】

  原标题:新媒体观察:打破“信息茧房” 压实媒体担当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娱乐 | 微盘 | 热点 | 社会 | 房产 | 国内 | 国际 | 投资 | 理财 | 股票 | 原油 | 财经 | 知识 | | 财经新闻 | 理财 | 股票 | 原油 | P2P网贷 | 银行 | 投资 | | 房产新闻 | 房价走势 | 政策法规 | 楼市行情 | | 健康资讯 | 养生指南 | 美容整形 | 健身减肥 | 两性健康 | | 教育动态 | 政策法规 | 留学移民 | 考试资讯 | | 法律知识 | 汽车知识 | 投资知识 | 医学知识 | 财务知识 | 股票知识 | 生活小常识 | | 娱乐新闻 | 明星 | 电影 | 电视剧 | 搞笑 | | 创业新闻 | 风投动向 | 创业项目 | 人物故事 | 创业指南 | | 体坛头条 | 体育明星 | 足球 | 篮球 | | 手游 | 网游 | 页游 | 单机 | | 景点 | 攻略 | 旅游 | 美食 | | 科技资讯 | 数码前沿 | 互联网 | 业界动态 | | 新车 | 导购 | 评测 | 保养 | | 明星娱乐 | 社会万象 | 搞笑图片 | 图说世界 |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链接交换| 法律声明| 手机版
项城网 www.xcctv.cn -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法律声明。
项城网(www.xcctv.cn)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
鄂ICP备14010903号-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