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只能手机市场的五年:华为、步步高、小米谁能坚持到底?(2)

海尔坚信的一个信条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一点在华为 身上体现比较明显。
2011-2012年运营商渠道是主力,成功的企业是“中华酷联”;2013-2014年互联网渠道成为新秀,成功的企业是小米和华为/荣耀;2015-2016年社会渠道成为竞相布局的方向,成功的企业是华为、OPPO和vivo。
每一次变化过后,华为都是成功的典型。我认为关键在于,华为能够提前谋变,在其他厂商沉醉于运营商的集采和代理时,华为开始品牌化发展;当互联网冲击传统模式当还未成型时,华为率先推出互联网子系列/品牌;当运营商渠道和互联渠道仍在顺利发展时,华为开始布局线下渠道……
vivo 在渠道布局、产品体系方面保持稳定,而背后的理念更是始终未变。
从渠道层面来看,vivo并没有选择运营商定制这条道路,在其他品牌纷纷推出互联网子品牌的时候,vivo也没有为之心动,而是坚持自己的线下渠道路线。与其他单纯以销售为目的的渠道不同,vivo在渠道上更注重服务,在vivo全国近4000家的体验专卖店里,基本都是定位在服务商圈的消费者,以服务打动消费者,形成用户粘性。
从产品层面看,很多厂商在品牌、系列甚至价格上变来变去,但是vivo的产品线始终比较稳定,Y系列是千元机;V系列主打年轻时尚的学生群体市场,价位在1000-2000元;X系列主打HiFi音质和纤薄,后整合了Xshot系列的拍摄特点,价位在2000-3000元;Xplay系列主打HiFi音质和影音,价位在3000-5000元。
与一些品牌委托外包模式不同,vivo产品基本是自研,在产品创新、品质控制、生产效率上有优势。IDC助理副总裁王吉平认为,真正取得成功的厂商都在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上面有一定的过人之处,vivo的Hi-Fi 优化、美颜算法、续航能力、急速指纹等,这些接地气的技术能力突破,提升了客户体验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vivo有专门的消费者研究部门,以vivo X7转型拍照为例:在2015年vivo消费者调研部门通过近150个项目,覆盖三十万个消费者的调研数据深度分析消费者日常使用手机的痛点,vivo的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访者长达数周的一起工作和生活,观察用户的生活场景和使用细节,找到在拍照领域的痛点。
从华为和vivo的例子可以看出,变与不变都可以是正确的道路,关键在于能否提前预判、有准备的变,或者本分投入、坚守最本质的东西。
对于单个厂商,市场从未饱和
五年时间,国内市场变化莫测,不用说是手机厂商,就是长期多市场调研的专业机构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如很多调研公司预计今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在3%以下甚至零增长,而事实是,增长率达到了15%。
大环境影响企业的决策,但是对于vivo和华为这些企业来说,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在整体规模见顶的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市场远未饱和。今年vivoXplay5发布会后,vivo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冯磊就表示,不仅要卖4000元+的产品,还要发力一线市场。IDC分城市级别市场监测显示,vivo手机在高级别城市份额有了提升;而华为的双品牌都在扩充产品线,完善渠道体系建设。
全球手机市场增速放缓,海外品牌创新的乏力,给中国手机品牌带来更多的机遇,二季度数据中,华为、OPPO、vivo三者进入了全球前五。对于单个品牌厂商来说,市场远未饱和。在大机遇面前,坚决不能有机会主义,这是任正非对华为手机的要求,这种本分的理念,也为国产品牌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