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只能手机市场的五年:华为、步步高、小米谁能坚持到底?
调研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的3G时代,中国手机市场智能机占比从10%左右提升到90%左右,完成了一次全面普及。从折线图可以看出,2011-2012年是变化最快的时间段,智能手机份额三分天下有其一的2011年,是智能手机行业变革的开端。

在角力中觉醒的国产品牌
2011年是多事之秋,二季度诺基亚全球第一的宝座让位三星,开始一蹶不振之路;三季度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又一巨头惨淡收场。
在中国手机市场,海外品牌与中国品牌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两大巨头没落的同时,华为开启从白牌到品牌的转变,2011年推出Honor系列,也就是当前大红大紫的荣耀品牌,2012年1月亮相AscendP系产品,即当前华为中高端市场主力;vivo品牌破茧而出,进军智能手机市场,11月发布新机vivo V1;小米也是在这一年的8月,推出小米一代手机。
不得不提的是,2011年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成立,至此三大运营商的终端专业化公司全部成立。终端公司的宗旨是通过政策和资本驱动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是运营商加大对终端产业管控的表现。
一面是运营商加大管控力度,另一面是国产手机品牌化,追求多元化发展,两股势力的合作与角力在2011年正式开始。华为、vivo、小米之所以称为当时品牌化的代表,是因为三者颇具典型,一个以运营商渠道为主,自身销量中运营商渠道占比达80%;一个走传统社会渠道,还有一个走互联网渠道,与运营商关系都不是很大。
在运营商的强力主导下,“中华酷联”大红大紫。品牌觉醒的华为在若即若离的纠结中,奋力向前;以本分立命的vivo,在运营商所不关注的渠道上,隐忍发展;而小米则是大张旗鼓,以用户之名,开创新的道路。
事实证明,运营商不能永远解决手机厂商的温饱,坚定的品牌化,成为华为、vivo、小米后来快速发展的起点。
变与不变都是错?
以2011年品牌化觉醒为起点,开始了智能手机激荡五年。2012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变还是不变?2013年,互联网渠道风光无限,变还是不变?2014年全面进入4G时代,变还是不变?2015年社会渠道成为香饽饽,变还是不变?
趁热而入的互联网企业,在2011-2012年掀起了非理性的做机潮,结果落的一地鸡毛,成功者寥寥无几。
看到趋势不变者,在看不懂、瞧不起的傲慢中,逐渐发现跟不上、学不会,代价是品牌发展落后、市场份额下跌 ;看到趋势变化者,多少被带进了沟里,看起来热热闹闹的PK,背后投入多少没能回收的成本,也许只有自己才清楚。 变与不变都是错吗?
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小米经过2014年的高潮后,正在逐步冷却。而华为与vivo趋势相近,稳定增长,两者一个是变的代表,一个是不变的典型,值得研究。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