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披露加速 并购重组“埋雷”或集中爆发
上市公司在收购资产时,不少标的公司会信誓旦旦做出未来业绩承诺。从历史来看,部分标的公司在兑现当初业绩承诺时显得力不从心,不仅给上市公司业绩造成拖累,甚至还引发对簿公堂,形成尴尬局面。随着2016年年报的加速披露,业绩承诺能否兑现又成为需要关注的焦点。
1、 2016年并购业绩承诺情况
统计显示,2016年公告并购事件中,有215件收购的标的资产做出业绩承诺,共涉及194家上市公司。其中18家上市公司并购2个或以上标的资产,每个标的资产均做出了不同的业绩承诺。这期间以青岛金王最多,共涉及4个标的资产。如:增资收购云南弘美60%股权,标的公司承诺2016年实现净利润360万;收购山东博美60%股权,标的资产承诺2016年净利润247.2万;收购四川弘方60%股权,标的承诺净利润180万;收购浙江金庄获其60%股权,标的公司承诺净利润540万。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资产合计承诺将为相关上市公司2016年贡献净利润238.71亿,但单家公司相差较大。其中鼎泰新材发行股份购买顺丰控股100%股权最大,顺丰控股承诺2016年将实现21.85亿净利润。此外承诺规模较大的并购中,不少标的企业是借壳上市。如:2016年承诺净利润最多的20家上市公司,因2016年年报还未披露,并购资产能否顺利完成承诺,值得跟踪关注。

2、 历年兑现业绩承诺情况
统计显示,在2016年期间披露往年业绩承诺实施情况的共有154件,涉及116家上市公司。部分早年完成的并购重组,标的资产业绩承诺已经实施了2年或以上。按照历年业绩承诺净利润加总和实际贡献净利总和对比来看,88家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资产顺利完成业绩承诺,完成率75%。另外近25%的上市公司并购标的不理想,没能达到业绩承诺,为上市公司经营埋下“地雷”。附:2016年披露的2013~2015年标的资产业绩承诺未完成情况:

3、 业绩承诺不达标如何解决
对于这些业绩不达标的资产,大部分会给予上市公司补差额,但也有少数引发纠纷的。如:
作为创业板“并购大户”,蓝色光标曾通过频繁的并购迅速做大了公司营收和市值。然而2013年以16.02亿元收入囊中的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爆出业绩滑坡,2016年4月,蓝色光标在其董事会决议中,首次称博杰广告因业绩承诺未完成,将补偿上市公司合计3099.55万股股份,而该部分股份折算彼时市值约3.25亿元。但这却遭到博杰广告原股东李芃等的反对,原因则是其认为蓝色光标于2014年便从自己手中收回博杰广告的经营权,实际变更了购买资产协议书中涉及业绩承诺的履行基础,业绩补偿由此失去事实基础。正因此,李芃将蓝色光标等作为被告,送上了法庭。
2014年,中水渔业以2.2亿元购得张福赐所持的新阳洲55%股权,后者由此作出2015-2017年净利润达4324万元、4555万元和4707万元的承诺。但谁知,新阳洲2015年巨亏2.57亿元,由此需补偿中水渔业2.99亿元承诺款。2016年7月,中水渔业披露针对张福赐不能履行业绩承诺且巨额亏损一事,公司虽发出函件,但一直未收到回复,也未收到其业绩承诺差额的补偿款。虽因此将张福赐告上法庭,但中水渔业亦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关注微信公众号:石化宝(bweipan)手机也能炒白银原油,仅需8元即可参与,快来试试吧】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