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报测算 2021年增高市场的潜在规模超3200亿元

发布时间:2022-05-17 09:09:40
编辑:
来源:重庆商报
字体:

近日,“9岁女孩打抑制针半年花10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次将生长激素与身高焦虑摆在了大家面前。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论是注射“性抑制针”还是生长激素(也称“增高针”)的儿童,真正患有“矮小症”的只占极少部分。但诸多家长抱着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往里砸,只为孩子能多长高“哪怕是一厘米”。

如此背景下,作为增高针龙头企业,长春高新旗下的金赛药业2021年营收高达81.98亿元。据财通证券的研报测算,2021年增高市场的潜在规模超3200亿元。

增高市场火热 有家庭为儿子一年花了48万

近日,一位杭州妈妈为让9岁女儿长高,给孩子打“性抑制针”,半年花费10万元的新闻出现在网络上,引发无数家长共鸣。随即,“家长的身高焦虑”等话题冲上热搜。

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后了解到,身高焦虑背后,众多家长都在想办法让孩子能多长高“哪怕是一厘米”。除了“性抑制针”外,生长激素是注射的主流针剂,也被家长们称为“增高针”。

因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心理预期等不同,大量生长状况正常的儿童也在注射生长激素,并且花费不菲。

有家长告诉记者,生长激素的用药量主要受到个人体重的影响。

记者粗略计算,以80斤左右的儿童注射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为例,一个月注射粉针、水针和长效水针的费用分别为2000元、6000元、9000元左右。如果加上儿童有性早熟的情况需要注射抑制剂,那么还需要加上每月1200元-1300元的抑制针费用。

据去年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曾接诊一位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的家长,其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记者了解到,生长激素已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但仅限于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由于各地不同报销政策,实际实施有所不同。

来自上海的某患者家长告诉记者,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半缺乏的也可以报销,但同时需要具备骨龄、身高等具体报销条件,其他的情况难以报销。

国家药监局2021年曾在官网刊文指出,“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来说,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孩子只需要进行均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睡眠,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虽然在家长端需求火热,但是否打、打多少,在生长激素领域,目前仍是一个可左可右的话题。

医院开药极少

更大的交易市场在“院外”

在进入多个生长激素家长交流群后,记者没想到的是,医生处方用药量被家长屡屡吐槽——“医生开的量太小了”。

多位家长直言,医院以外,诊所类医疗机构与中介,才是他们获得增高针的主流渠道。

一位金赛药业的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从医院经处方一次性能买到的生长激素只有极少几支,在一些医疗机构却可以凭处方一次性拿到80多天的药量。

日前,记者联系多个医疗机构,表明医生处方中只开了几支的量后,这些医疗机构均表示可以大量供应生长激素,供应量从1个月到近3个月不等。其中,某诊所告诉记者,“水剂可以开到84天”。

为何医院难以开药,而院外的“医疗机构”却能根据医院的处方轻松拿药?

一位金赛药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造成这种拿药量区别的原因是“药占比”。每个医院都有不同的“药占比”政策,所以不是所有剂型都会采购进医院,如果患者需要的剂型医院没有,可以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购买。(注:通俗来说,“药占比”就是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深化医改以来,“药占比”被调整为用于考核具体医院的刚性指标。)

记者采访了多位医生,他们都对此三缄其口。

滋生“串货”市场

律师提示或有潜在危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中介嗅到“商机”,投身为“二道贩子”,他们经手的生长激素被称为“串货”。

一位来自襄阳的家长透露,原本售价116元/支的海之元生长激素,从外省的卖家处可以拿到低于90元/支的价格,一个月下来用量多的情况能省2000元,一年可节省约2.4万元。记者联系到一位“串货”卖家,该卖家称自己从门诊拿货,金赛药业的水针能够比原本1000元出头的单价便宜100元左右。

但是,很多终端消费的家长只知孩子打了生长激素能长高,却不知生长激素也是兴奋剂,至少在开药层面应受到严格管控。

长春高新证券事务代表对记者介绍,“生长激素作为兴奋剂的一种,是国家严格管控的处方药。”

据国家药监局最新发布的2021年兴奋剂目录名单,第二大类兴奋剂肽类激素品种中,就包含多种生长激素。

此外,根据《反兴奋剂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只能凭依法享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向患者提供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处方应当保存2年。”

也就是说,作为兴奋剂类的处方药在中介手上流通,或许并不合规。

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刚告诉记者,现在由于医院管控严格,将拿药的过程一分为二,后续到医疗机构拿药的这种行为更具有隐蔽性。“如果管控不当,犯罪分子大量买入兴奋剂后,或有更多的潜在危害。”

记者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与生长激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良性颅高压、糖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低下、色素痣、手脚变大、局部红肿及皮疹、中耳炎等。

纵深

国内增高市场

潜在规模超3200亿

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在生长激素市场上是绝对的龙头企业,其主要产品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水针,价格依次升高。长春高新也由此被称为“东北药茅”、“生长激素第一股”。

长春高新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营收107.47亿元,同比增长25.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57亿元,同比增长23.33%。在长春高新所有收入来源中,仅金赛药业就实现营收81.98亿元,更是几乎包揽上市公司的全部净利润,达到36.84亿元。

财通证券曾在2018年的研报中指出,金赛药业3种剂型的产品梯队优势明显,市场份额在70%以上。

因目前没有已公布的权威统计数据,若以金赛药业70%的市场份额延续到2021年计算,推测2021年国内生长激素的收入在117亿元左右。

财通证券还称,金赛药业市场渗透率仅为2.5%左右。从这一点可推断,2021年,国内生长激素的市场空间在3200亿元以上,远远高于实际市场营收。

庞大的市场空间尚未填满,缺乏严格管控的医疗机构与个人,也因此有了盈利的可乘之机。

记者注意到,作为生长激素龙头企业的长春高新,今年来仍在多举措拓宽市场。

今年年初,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广东集采联盟,金赛药业在报名截止之前明确表示价格千元以上的水针不参与集采。其百元档的粉针最终中标,中标价格为20元-60元。

起初,市场猜测,将粉针纳入集采,水针和长效水针正常销售或许是金赛药业获取利润的销售策略。但此后,金赛药业又主动降价长效水针,据米内网数据,原最高单价超5700元的长效水针最低降至3500元。

但金赛药业并非无端调整。

长春高新曾在今年3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长效水针调整产品价格可以减少审批程序和公司相关管理费用支出。

而这一调整方向背后是:金赛药业2021年生长激素产品整体收入增长40%以上,其中粉针占比10%左右,收入增长近40%;水针占比70%以上,收入增长30%以上;长效水针占比18%以上,收入增长110%以上。

粉针占比最低的基本格局下,金赛药业长效水针的收入增长率却在翻倍。

基于这一现象,近日,记者随机咨询了多名正在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家长,即便记者明确表示更倾向于注射水针或长效水针,但这些家长均无一例外地推荐了粉针,而理由均指向一个关键词:便宜。

相比而言,长效水针是一周注射一次。作为国内唯一的长效生长激素品种,长春高新为抓住独家优势,大幅降价以拓宽市场实则势在必行。“公司正在加大力度全力推广长效生长激素,新的一年,长效的推广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占比也会进一步提升。”长春高新称。

除了长春高新外,从事生长激素生产的上市公司还有安科生物,但安科生物并未明确公开其生长激素药品安苏萌的营收情况。此外,还有海之元、珍怡、诺泽等生长激素品牌流通在市面上。

(据红星新闻、新华社等)

标签: 增高针市场规模 金赛药业 生长激素第一股 长春高新

   原标题:据研报测算 2021年增高市场的潜在规模超3200亿元

>更多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