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的销量大跌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方便面卖不出去了?(2)
方便面的竞争历史上,有个小插曲,是统一研发出来的老坛酸菜面。 统一经历了十年的产品研发,终于出了一款爆款:老坛酸菜面。通过这个爆款,也大幅缩小了和康师傅之间的差距。然而,康师傅马上通过补贴渠道,利用自己渠道的优势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打压统一。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关键词:渠道优势。

看完故事,我们再看一组数字:1986年中国方便面平均售价0.35元/包。在我印象中,1991年的红烧牛肉面大概是1.5元。那时候人均可支配收入100元以下。今天方便面平均售价1.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2500元。红烧牛肉面的售价差不多4元。
由于一开始两大台湾企业就是拼命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导致中国国内方便面市场一直处于低端产品为主的局面。过去20年,物价、人工、房租、原材料都暴涨。但是方便面价格没怎么涨,这反而说明了一个问题:方便面市场根本没有产品定价权。
任何创新、高端的产品只要推出,就被价格战打死,就被有渠道优势的企业打死。 这也导致今天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品种,和20多年前差别真的不大。但中国人整体收入出现了很大增长,中产阶级崛起后,消费升级爆发。
事实上,我今天还在吃方便面。但主要从互联网渠道买日本进口的方便面。许多方便面要10元以上一包,但味道真的很好。我们去看日本,作为全球最爱吃面的国家之一,方便面市场有明显的分层。你可以在这里买到低端便宜的方便面,也可以买到比较贵的、高端的方便面。但在中国,方便面从一开始出身的基因就是低端,这也为过去几年的销量增速下滑埋下了苦果。
渠道变革+个性化消费需:吞噬低价的方便面。
渠道变革对快消品的打击是巨大的。过去消费品的核心就是渠道。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产品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超市、小店展示出来,你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大部分人对于品牌的认知来自于两块,广告和实物展示。我曾经问丈母娘,为什么买某某品牌的酱油。她说,因为各大超市里都有这个牌子,那一定是名牌。但是今天,互联网电商变革了渠道。越来越多的人去网上买东西,对于新产品的品牌,产品都能很快接受。传统的渠道优势逐渐消失。这是非常致命的。
过去十年,那些大消费品牌都在布局渠道。未来,产品要好是关键。即使有了渠道,质量不行也没用,消费者并不傻。
第二个是消费者结构。有人说农民工少了,我觉得更关键在于新一代,没有“挨过饿”的年轻人成为了消费主力。他们有强烈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而以方便面为代表的快消品,却没有给这些人准备太多的选择。大家以为选择很多,但真正有价格分层,有个性化的产品太少太少。
对消费品的思考:存量变革
中国消费品,将迎来来存量竞争时代。一个是1980年到2010年,另一个是2010年到2030年。第一个时代是增量经济时代。那时候无论生产什么基本上都能卖得出去。20年间中国所有消费品基本上依靠四种力量成长:市场基数增加、品类渗透、品类升级、市场份额扩大。
原标题:方便面的销量大跌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方便面卖不出去了?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