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了这么多次 银行卖这种理财产品有错吗?

发布时间:2017-02-28 11:52:13
作者:于飞星 编辑:网络
来源:rong360
字体:

  银行又被骂了,原因是拿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忽悠投资者。比如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是18%,但实际到期收益率确实0。这种情况很常见,此类产品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今天全景财经理财分析师就和大家来说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是与非,银行的对与错。

  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的一种,通常挂钩股指、股票、黄金、外汇等资产标的,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区间,比如0-8%,0.5%-10%,区间很大,最低收益率很低,最高收益率很高,但是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到底是多少,这就要看情况了,也就是看挂钩的这些标的在观察期内的表现。

  最好的情况下,你能拿到预期最高收益率,最坏的情况就是一点收益都没有,如果产品是非保本的,还可能损失部分本金。从过往经验来看,本金不会全部亏完,但亏10%-20%的例子还是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款结构性产品挂钩的是黄金,并不是说黄金价格涨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会高,因为产品有可能是逆向对赌,金价跌了你才有可能拿到高收益。此外,有些情况下涨得多或跌得多都拿不到高收益,因为它设定的是金价在一个小范围内浮动才能有高收益。

  总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规定非常复杂,想要拿到高收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全景财经曾经做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去除掉不披露到期收益的理财产品,约七成结构性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是你很难拿到。

  那大家如何辨别这类产品呢?很简单,如果你看到一款理财产品的名称中带有“结构”、“挂钩”、“股票”、“黄金”、“汇率”等字眼,或是预期最高收益率远超于正常水平,比如8%、10%以上,那这类产品十有八九就是结构性产品。

  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有错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消息,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或是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等等,这里经常指的就是结构性理财产品,于是很多人会骂银行,说银行欺骗顾客,拿这种高收益理财产品去骗人。

  但实际上,银行真的骗你了吗?

  有投资者向全景财经理财分析师反映,他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从来没推荐过结构性理财产品。

  一般推荐的都是常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类且风险等级在二级以内的理财产品,最近预期收益率在4%-4.5%之间。如果你问银行理财经理,这4%的收益率能不能拿到,得到的回答是:我们银行以前发行的这类产品最后都能拿到预期收益率。

  如果你看到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较高,比如5%,那么理财经理会告诉你,这款产品的风险是三级,5%的收益率有可能拿到,但也有可能拿不到。如果是结构性理财产品,银行也会告诉你这款产品不一定能拿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一、银行不会主动推荐你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

  二、如果你主动询问此类产品,银行会告诉你可能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

  也就是说,你去银行网点购买理财产品的话,一般不会出现误买结构性产品的情况。所以,这里并不存在银行欺骗客户的做法。

  但是,如果你是在网上购买的理财产品,那可就说不准了,可能你在网上看到一款理财产品,看到它的收益率很高,于是手一抖就买了,结果发现这是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率很低。

  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全怪银行,也要怪你自己没仔细看清产品的说明。谁说银行理财就一定包赚不赔?谁说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就是实际收益率?

  银行自己也觉得挺冤的,产品的说明书上我都标清楚了,收益率是一个区间,实际收益率可能会很低,但是客户不看不听我有什么办法?媒体还整体说我欺骗客户,又不是我主动让客户去买的,如果明确规定这种产品不能卖我就不卖了。

  投资者该怎么买银行理财?

  不管银行该不该发售结构性理财产品,银行的做法确实没有触犯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投资者确实有可能在没搞清楚的情况下购买了这类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提高警惕性,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如果看不懂,就仔细询问理财经理,理财经理有时候会误导你,但是很少会欺骗你。

  此外,大家也不要被一些媒体的主观言论给吓到了,很多媒体对银行理财也不是很理解,经常拿“预期最高收益率”来说事。实际上,银行理财还是挺安全的,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只是少数。

  如果你想买到一款靠谱的银行理财产品,全景财经理财分析师建议你购买这样的产品:

  1、封闭式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

  2、风险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一般一级是保本产品,二级是比较安全的非保本产品;

  3、尽量不买风险等级在三级以上的理财产品;

  4、远离结构性理财产品;

  5、远离银行代销的基金、保险等产品。

  最后再提一下净值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与基金类似,收益率是变动的,期限是不固定的,可以随时支取,如果持有时间比较短(如一年以内),则要收取手续费,费率一般不高,持有时间较长的话再赎回就有可能免除手续费。目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净值类产品较多,风险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投资者认为收益不是固定的就不愿意买,但其实风险并不是很大。如果你对流动性的要求较高,那么可以考虑净值类产品。

  如何快速成为理财达人?可以到微信公众号:石化宝(bweipan),回复“7天”查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石化宝(bweipan)手机也能炒白银原油,仅需8元即可参与,快来试试吧】

  原标题:被骂了这么多次 银行卖这种理财产品有错吗?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娱乐 | 微盘 | 热点 | 社会 | 房产 | 国内 | 国际 | 投资 | 理财 | 股票 | 原油 | 财经 | 知识 | | 财经新闻 | 理财 | 股票 | 原油 | P2P网贷 | 银行 | 投资 | | 房产新闻 | 房价走势 | 政策法规 | 楼市行情 | | 健康资讯 | 养生指南 | 美容整形 | 健身减肥 | 两性健康 | | 教育动态 | 政策法规 | 留学移民 | 考试资讯 | | 法律知识 | 汽车知识 | 投资知识 | 医学知识 | 财务知识 | 股票知识 | 生活小常识 | | 娱乐新闻 | 明星 | 电影 | 电视剧 | 搞笑 | | 创业新闻 | 风投动向 | 创业项目 | 人物故事 | 创业指南 | | 体坛头条 | 体育明星 | 足球 | 篮球 | | 手游 | 网游 | 页游 | 单机 | | 景点 | 攻略 | 旅游 | 美食 | | 科技资讯 | 数码前沿 | 互联网 | 业界动态 | | 新车 | 导购 | 评测 | 保养 | | 明星娱乐 | 社会万象 | 搞笑图片 | 图说世界 |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链接交换| 法律声明| 手机版
项城网 www.xcctv.cn -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法律声明。
项城网(www.xcctv.cn)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
鄂ICP备14010903号-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