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稀客彩鹬消失中 鸟人呼吁救救生态
鸟人曾义和30多年来走访台湾各地、也到过非洲等地拍鸟,但让他百拍不厌,不断地投入时间和金钱拍摄的就是桃园海边的二级保育鸟类-彩鹬!他说,30年前拍摄彩鹬时,几乎只要有水有草的湿地,就可看到牠们的影蹤,但近年来因人为开发,湿地不断消失,彩鹬数量逐年锐减中,就像当地以前常见的环颈雉,现在只有个位数,若主管单位一再漠视,彩鹬可能步入环颈雉的后尘了。
毕业于师大生物系的曾义和,曾是国中生物,因为借调参加农政单位的乡野调查工作接触鸟类,从此爱上鸟类摄影;退休后,就在桃园从事鸟类生态摄影工作,从海边拍到山上,几乎拍遍300多种台湾的鸟类,精彩的作品不断登上当时的《大地》和《小牛顿》等杂誌,在国内鸟类生态摄影佔有一席之地。
30多年来,曾义和从传统相机拍到数位相机,不断地在国内外拍鸟,曾义和认为非洲的鸟最好拍,但让他百拍不厌的就属桃园海边的彩鹬了!他说,彩鹬是相当特别的鸟,羽色鲜豔的母鸟在产卵后把孵蛋和育雏的重任交给公鸟,而公鸟一身黄褐色在湿地裏如稻草、枯草,形成相当好的保护色,让牠能隐身遁地,躲避猫、狗天敌的袭扰,抚育下一代。
曾义和说,即使自己是生物系出身,包括彩鹬的生长过程等很多鸟类的知识,却是在拍鸟过程中不断地由照片和影片来发现牠们如何猎食、如何抚育下一代,这是在书本裏看不到的东西吔!他说,二、三十年前在桃园海边的大园区拍彩鹬时,只要在每年三至九月的繁殖季节开车到当地有水有草的湿地,打开车窗伸出镜头,耐心等个十几分钟,就不难发现牠们从草丛裏面探头探脑的影蹤,他还一度把当地封为「彩鹬的故乡」呢!曾义和指出,桃园海边是南来北往候鸟重要的栖地之一,可是这十几二十年来随着工业区和道路的开发,砍伐大量的防风林地、道路把湿地一分为二,甚至整个填土后兴设农舍,鸟类栖息环境日渐萎缩,也影响鸟类的生存。
曾义和表示,如今彩鹬的命运就与同列为二级保育鸟类的环颈雉一样,他说,根据当地民众指出,在桃园海边的防风林裏以前曾经有过大量环颈雉的族群,如今能见到一、二只就不错了,而就他拍鸟的经验,这几年来,彩鹬在当地的数量已经减少很多了,再过几年,原本普遍可以看到的鸟,可能就像环颈雉一样稀有了。
(突发中心张沛森/桃园报导)

彩鹬母鸟理毛。
曾义和提供

曾义和。
张沛森摄

彩鹬公鸟育雏。
曾义和提供

彩鹬公鸟展翅。
曾义和提供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