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区:实施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 积极探索余杭2.0版“人才共富协同体”

发布时间:2022-06-28 11:44:40
编辑:
来源:每日商报
字体:

余杭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共同富裕工作部署,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委社建委,构建“四大体系”,制定共富示范先行区5年实施方案等。围绕重点工作“1+7+N”和重大改革“1+5+N”,余杭区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和重点领域专项政策,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

在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征程中,余杭区上下共同努力,蹄疾步稳,捷报频传!

浙江省公布2021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余杭获评县(市、区)优秀等次,位列第一;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出炉,余杭区成功入选省级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改革探索类)……

作为杭州的经济强区、创新高地,余杭区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更是形成了许多改革创新方面可复制推广的先发模式和典型案例。

实施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

积极探索余杭2.0版“人才共富协同体”

上午十点半,杭州新湖电子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谢琦明刚给公司研发团队开完会。这个有着近2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就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浙江人才大厦内办公,而公司注册以及技术工艺、生产等环节都在杭州桐庐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谢琦明坦言:“研发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未来科技城人才集聚,更能让公司找到好的技术人才。”

于是2009年,杭州新湖电子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浙江人才大厦的公司之一。有了人才的助力,公司研发加大了马力,经过几年努力,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大部分出口产品均突破了欧盟的技术壁垒,完成CE、ROSH、IP67等相关认证,建立了稳固的中高档客户群。其中,LED单光源复合全光谱光源、模拟太阳光光源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谢琦明透露,去年公司整体效益非常好,单出口额就达到了2300万元。

类似这样布局模式的公司,在浙江人才大厦里有不少。浙江人才大厦担当着全省“飞地聚才”的重要使命,为先富带后富提供了高能级平台。目前,大厦里除了一楼的人才服务大厅,六至十一楼为省内(除杭州、衢州)外的九地市和杭州三县市(桐庐、淳安、建德)人才企业科研办公区。已入驻47家企业(累计入驻企业84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技术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除了现已投用的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正在积极建设总用地67.71亩,总建筑32.29万平方米的浙江人才大厦基地,预计2026年投用。

其实,浙江人才大厦落户未来科技城是余杭区打造全省人才创新共同体重要环节之一。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个性需求,进一步优化既有“人才共富协同体 ”工作机制,余杭区还建成衢州海创园、丽水数字大厦、余杭-柯城山海协作产业园等飞地平台,为全省10个地市以及杭州建德、淳安、桐庐提供了人才集聚载体,初步形成以余杭为核心节点、以各地市为合作网络的“1+X”省域人才协作体系。

不仅如此,当前余杭区率先构建了“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系统建立了“五个一”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全国首创“人才创业险”和“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重大改革举措,全省首推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上市,梦想小镇创新创业转化输出模式获评长三角一体化典型案例。

接下来,余杭区将以建设2.0升级版的省域“人才共富协同体”为目标,探索“从单向帮扶转向资源互补、从博弈竞争转向合作共赢、从外部推动转向内在驱动”的“双向”新机制,走出“人才跟项目、研发成网络、产权进市场”的“双创”新路径,实现省域范围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为有效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余杭共富样板。

为苕溪南北开启“共富”新大门

余杭铸造三把“金钥匙”

苕溪是余杭人的母亲河,为了加快苕溪南北共同振兴,余杭街道在苕溪以北8个村71.8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了“禹上稻乡”项目,以3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大规模流转、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8+1”九村联合开发村级留用地三把“金钥匙”为抓手,积极探索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径。

六月正是农忙耕种时节,在“禹上稻乡”的核心区永安村,成片的稻田披上了“新绿”,秧苗吐翠,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你别看禾苗刚种下去,不少已经被预定了。”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松说,“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一百多亩,目前已有600多亩稻田被杭州企事业单位认养了。”

刘松是永安村聘请的农村职业经理人,2019年他应聘来到永安村,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刘松带领的团队也发展到了十几人,他们主要负责村集体资源运营,比如水稻种的引种、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乡村规划等。

就拿永安村的特色水稻产业来说,永安村大约有5000多亩的水稻田,以往都是村民人工耕作为主,自从农田大规模流转后,原本碎片化的农田形成了整体规模,村里投入设备进行机械化耕作,推行了智慧农业的转型。

为了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刘松团队还专门聘请浙江大学教授团队作为农学顾问,设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春耕期间,教授们会同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对接种粮大户,做好春播、育苗、施肥等农技指导工作。

刘松说,给村里引进了“软香二号”为代表的高科技改良品种,软糯好吃的永安大米已经收获了不少“粉丝”。除了被认养的部分稻田外,永安村其他的稻田产出的大米,以及大米再加工的衍生产品都被刘松团队,通过线上销售卖到了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永安大米还有专门的“身份证”,扫扫包装上二维码即可准确掌握大米从生产、加工、流通、仓储到销售等全过程的信息,确保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有效提升了农业领域智慧监管水平。

据介绍,永安村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以后,亩均效益从原来的每亩2000元左右提升到6000元以上。

富起来的永安村也变得热闹起来,刘松告诉记者,村里仅6月份策划的活动就有21个,从传统文化非遗的蓝染到微创意大赛座谈会。另外,眼下正赶上学生毕业以及暑假,刘松团队还策划了不少毕业旅行活动以及劳动主题的亲子活动。

游客来了,创业机会也多了。记者了解到,永安村发展起来后,还成功吸引了8名本地创客回家创业,他们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面馆、手工作坊、书画院等。

其实,永安村这几年的发展仅是苕溪以北8村的缩影。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8村近6000户农户已签订协议,流转耕地2.4万亩,产量提升12%;耕地流转单价从900元/亩增长到1500元/亩;带动周边农户增收650万元。

如何为村集体经济寻得增收新路径?余杭街道敏锐把握到城南沈家店社区村级留用地开发意愿强烈,大胆创新、主动牵头,积极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创新提出“1村出地、8村出资”合作开发模式,探索打造“山海协作”余杭版。

目前,沈家店社区和苕溪以北8个村共同成立联合公司,开始规范推进项目开发工作。该项目预计将建成8万平方米综合体,每村可获得1亿元资产和300万/年现金流收入,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商报记者 许成慧 通讯员 高晓玲 张柔 梁洁)

标签: 杭州余杭区 铸造三把金钥匙 为苕溪南北开启共富新大门 实施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

   原标题:杭州余杭区:实施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 积极探索余杭2.0版“人才共富协同体”

>更多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