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幺你不该用棉花棒掏耳朵?
《耳鼻喉科-头颈手术》(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 Head & Neck Surgery) 期刊公布耳朵清洁的最新指导原则,重申棉花棒并不适合用来清除耳垢(earwax)。
儘管如此,相信许多人都有用棉花棒掏耳朵的经验,毕竟棉花棒的大小和造型跟耳朵简直是天作之合。
撰写最新指导原则的作者解释,为什幺你不该用棉花棒掏耳朵。
史瓦兹(Seth Schwartz)医师说,其实不只棉花棒,一般人常随手用来掏耳朵的髮夹、钥匙或牙籤,都可能弄伤耳道、刺穿鼓膜,以及甚至使耳骨移位。
而上述的伤害都可能导致听力丧失、晕眩、耳鸣,或是造成其他与耳朵有关的伤害。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可以完全不用理自己的耳垢,把一切交给生理机能就好。
我们的身体会自然产生耳垢,耳垢有润滑的效果,还能保持耳朵清洁和受保护,因为有了耳垢,灰尘和其他髒东西便无法进一步进入我们的耳道。
而我们下颚的运动,如讲话、咀嚼等,以及耳道内的皮肤生长,本来就会让老旧的耳垢由内部往耳朵外移动,然后我们在洗澡时,就会将旧的耳垢洗去。
即便如此,许多人就是喜欢没事「关照」一下自己的耳朵。但如果清洁方式错了,可能发生耳垢栓塞状况,影响听力。
美国失聪和其他沟通障碍研究所主任贝特里(James Battey)说:「一旦发生耳垢栓塞状况,民众还用棉花棒掏耳朵,就可能把堵塞物往耳道更深处推,并伤害鼓膜。」
因此,耳朵保健的最新指导原则中,你会看到该做和不该做的事。而不该做的事,就包含「过度清洁」你的耳朵。
最新指导原则建议,不要使用耳烛(Ear Candle)。
耳烛近年在欧美国家风行起来。耳烛利用燃烧产生的逆压,顺利吸出耳朵内部的耳垢及分泌物。但报告作者警告,耳烛可能导致鼓膜严重受损,而且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耳烛可以吸出耳垢栓塞。
史瓦兹说,一般药局贩售的耳垢软化剂以及沖洗器都是可用和安全的。他说,「就算只是水滴,都可以有效软化耳垢」。
史瓦兹再次强调,耳垢是要清洁,但大部分人的问题不是不清,而是拿错误的工具,而且也「清得太勤了」。
资料来源:CNN、Medical News Today
原标题:为什幺你不该用棉花棒掏耳朵?
-
无相关信息